![]() |
![]() |
![]() |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
教育部:停用“函授”名称!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福州晋安教育人:育人为师 抗疫为士 -
福州教育研究院: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长城” -
福州教育人: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部分区域内学校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
福建理工大学:聚焦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有组织科研
近年来,福建理工大学紧紧围绕福建省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有组织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服务“两岸融合”战略,深化南岛语族研究 南岛语族研究是涉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课题,在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是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学校于2022年4月成立南岛语族研究院,是国内第一家在高校设立的南岛语族研究院,由邓晓华教授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开展了语言学、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等多学科协作攻关研究。研究院成立以来已连续三年举办南岛语族学术研讨会,被新华社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多学科、综合性的南岛语族展示馆,采取数字展陈与传统展陈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大众系统地介绍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科学知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政治性、科学性、完整性、科普性,为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学理支持;推出了一批高质量咨询报告,获国家部委、省领导批示;获批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省级以上项目8项;“南岛语族社情民情数据库”入选福建“社科强省”规划项目等。 服务“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助力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 学校充分发挥“大机电”学科群优势,聚焦智能制造、精确成形、智慧交通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2020年6月,学校与宁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锂电新能源实验班,为宁德新能源产业培养“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新工科人才。2023年4月,学校成立新能源车辆运动控制研究院,并于同年9月揭牌“福建理工大学宁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由郭孔辉院士担任名誉院长。研究院与宁德时代、时代电机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建“1+2+3+N”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宁德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学校在机器人、无人机、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开发了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推动福建省首个智能建造示范工地建设,为福建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服务“数字福建”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学校依托“大机电、大土木”学科基础,聚焦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数控一代建设,在机器人、无人机、材料精确成形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并与福建票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景区交易数据要素化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11月,成为文旅部首批11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该平台致力于景区交易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消费需求匹配研究,为福建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学校注重工文结合,将数字元素融入传统文科,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创建“非遗工艺美术研究中心”“e设计中心”“悬鱼馆”等对外交流窗口,开展“AI+非遗”的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聚焦传统技艺类非遗数字化基础研究与应用、非遗叙事研究等关键领域,梳理基于AI需求的闽东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理论体系、闽东家具制造理论体系、畲银技艺理论体系,与畲银技艺传承人林仕元等100余名国家级、省级非遗大师合作持续打造“大师进校园”品牌工程,取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9项,为未来建设福建传统非遗技艺大模型等重点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服务“海上福建”战略,打造海洋科技与文化高地 福建理工大学积极响应福建省“海上福建”战略,将“大海工”作为新增长极,成立了“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并依托大机电学科基础,重点围绕智慧海洋、海洋智能装备、海洋测绘等领域开展研究。2023年9月,学校成立了“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推动海洋科技与工程的深度融合。2024年11月,学校亮相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联合主办海上智能交通发展专题报告会,并承办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智能海洋装备设计制作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展示学校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 福建理工大学亮相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此外,学校秉持跨学科融合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海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2024年1月海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普及海洋知识,培育海洋意识,开设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通识课程《认知海洋》,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多场海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福建理工大学第一届海洋科普讲解大赛,协助举办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智能海洋装备设计制作大赛”,吸引17所高校、80余支队伍参加决赛,10余家企业参展,30多件科技创新作品亮相海洋装备博览会;同时,海洋文化展厅、海洋文献专题数据库正在全力建设中,旨在弘扬海洋文化及为海洋文化研究与传承提供数据支持。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 学校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等学科优势,打造了“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和“福建传统建筑文化与营造科学技术科普基地”,设立了福建省唯一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近年来,学校牵头完成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140余个,建立了福建省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数据库,主持参与传统建筑修缮设计和活化利用121处,保留历史建筑构件2000余件,为福建省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理工大学将继续以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不断为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
-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