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到千年古镇去“交换童年”!

2025-11-21 15:13  记者 林密 曾子欣 黄少雯/文  曾子欣/图  林瑶/剪辑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aae6c169d6cbd8367ebc3de8e824ac2


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作为新时代党报教育战线新闻工作者,当前最需要的就是深入新时代的福建教育最前线,用心倾听喜怒哀乐,用情反映真实图景。《海峡教育报》推出“教育·最福建”系列报道,派出记者深入我省基层学校,在福建教育的最远处,感受那一种坚守,体会那一分热爱。

本期,记者走进福建北端山区县城——南平邵武。位于城区的邵武市严羽小学和位处偏远乡镇的邵武市和平中心小学结成了帮扶对子。这学期,相距40多公里的两所学校联合实施“交换童年——和平项目化体验式学习”。严羽小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批交换到和平中心小学上课,每趟六天五晚,同学们吃住都在乡村小学,在1400多年历史的和平古镇花式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教育,也为生源渐少的农村校带来新活力。

城里娃首次体验“赶圩购物”

“老板,这豆子怎么卖呀?”“叔叔,五花肉能再便宜点不?”……

11月4日上午8时许,邵武市和平古镇的集市被一阵阵清脆的童声点亮。40多个身着蓝白校服的身影,如跃动的浪花,汇入人流交织的集市。这些孩子时而驻足端详农户自种的青菜,时而俯身翻看竹筐里的土鸡蛋,问价声此起彼伏。他们是邵武市严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今天是来体验每周二或周四进行的“赶圩购物”活动。

“爷爷,这冬瓜新不新鲜呀?能帮我切一块吗?”人群中,六年(2)班的熊应杰同学攥着一叠10元钞票,学着大人的模样,用手指轻轻戳了戳面前的冬瓜,眼神里透着一丝忐忑与期待。

“我们小组昨晚就商量好要做可乐鸡翅、清炒时蔬,还算了预算,不能超支呢!”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花钱自己买菜。早在前一晚,各个采购小组都已结合有限经费拟定食材清单,做好资金分配。老师还交待,买完菜当晚要复盘购物情况,学习如何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一时间,集市成了没有黑板的课堂,问价声、商量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同学们手中就拎满蔬菜、鲜肉、水果、零食等“战利品”,满载而归。

“‘赶圩购物’不只是买东西,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合理消费、大胆沟通,在分工协作中懂得责任与担当。”参与本次体验活动的带队老师傅敏笑着说。

与此同时,六年(2)班谭浩然小组的同学们则循着豆香,走进古镇“豆神豆腐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东华面对面,沉浸式学习游浆豆腐古法技艺:磨豆、滤浆、煮浆……

在黄东华手把手指导下,孩子们屏息凝神,一步步解锁传统工序。“太神奇了,原来豆腐是这样做出来的!”谭浩然摇晃着旁边同学的手,语气里满是惊叹。

学生主导“厨房大作战”

中午,在和平中心小学的厨房里,一场“大作战”拉开序幕。

“洗菜组,上!”“切菜组,上!”“烧火组在哪,快点火!”捡柴、砍柴、摘菜、洗菜、烧火、切菜、做饭……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

“看我的!今天我可是主厨!”熊应杰系上围裙,站在灶台前,有模有样地“上岗”了。只见他起锅烧油,待油温升高至适宜温度,将鸡翅逐个下锅,“滋啦”一声,金黄的油花跳跃,香气瞬间散开。

翻炒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倒入一大瓶可乐,盖上盖子等待收汁。“你这是要煮可乐鸡翅,还是熬可乐鸡翅汤呀?”一旁保障学生安全的老师打趣道,熊应杰听后害羞地挠了挠头。

另一边,有的同学在劈柴生火,有的同学在切菜,还有的同学在摆盘,将炒好的菜肴一一端上桌。

“我们每次的菜都要做成六菜一汤,围成一个圆形,寓意着‘团团圆圆’。”邵武市严羽小学副校长聂秋英一边给同学们发放碗筷一边笑着说道。

午餐过后,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回到宿舍,房间里很快充满了分享趣事的欢声笑语。小憩片刻,同学们便开始整理内务,“快看,我叠的被子像不像豆腐块?”熊应杰一边仔细压着被角,一边得意地招呼舍友。

带着这份从市集、厨房里带来的专注力,下午的数学课上,同学们个个坐得笔直,眼神明亮,融入了对知识的探索中……

“交换童年”的深度考量

“与普通研学不同,我们将城里的学生送到乡村学校,他们吃住在乡村学校,要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邵武市严羽小学校长何道龙告诉记者,和平中心小学所在的和平古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为学校实施“和平项目化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丰厚土壤。

这项计划是将严羽小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批交换到和平中心小学共同学习生活,每趟六天五晚。孩子们将进行生活技能锻炼、学习物资采购、体验古镇文化。除了学习古镇特有的游浆豆腐制作技法外,还会参与傩舞面具绘制、枫林窑烧制等特色活动。

为什么把城区孩子“交换”到乡村学校上学呢?

何道龙说,首先是基于学生成长的考量。当前,在城乡一体化办学推进过程中,部分学生面临“学习无动力、社交无能力、社会无感知、生活无意义”的现实难题。在“和平项目化体验式学习”框架下,城乡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全程参与、主动“做主”,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成长。

“有位平时都很冷漠的女生在一周交换学习后,回家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家长感动极了!”何道龙说,“不少家长都跟我说,校长,这样的学习太好了,一周太少了,让孩子们多去一两周吧!”

邵武市教育局局长叶良水认为,“交换童年”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带来了极为难得的人气。乡村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在校生数量减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师资专业水平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像和平中心小学这样曾经拥有数百名学生的乡村学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在校生不足40人,每班仅有数名学生。每周城区学生的到来,为沉寂的校园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教育帮扶上,也跳出“单一资源输送”的传统思路,为探索“合班教学”模式,推动城乡师资从单向帮扶走向双向共生,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两所结对学校考虑把乡村学生“换”到城区学校学习,让和平中心小学学生走进严羽小学校园。还将结合和平古镇文化、乡村农业资源等本土特色,系统开发“古镇文化探究”“非遗技艺传承”“农耕劳动实践”等系列校本课程,构建“课堂教学+户外实践+社会参与”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记者手记

教育帮扶应多些“软性”创新

在邵武市教育部门,记者听到一句话:“要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的失败就是成功。”在这样的整体教育氛围下,邵武市严羽小学与和平中心小学的“交换童年”实践,绝非一次简单的校园互动尝试,而是一次帮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改革之举。它跳出了城乡教育结对帮扶传统资源输送的窠臼,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为破解城乡教育壁垒提供了富有智慧的“金钥匙”。

“生活即教育”,城区孩子在千里古镇学得开心,学得丰富,从“温室”中走出,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中认识真实的生活,获得坚韧的品格力量;乡村孩子融入城市课堂,激发更广阔的人生梦想。这种双向的“交换”,超越了知识的单向灌输,是更为深刻和完整的生命教育。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课题。“交换童年”聚焦课程实施,推动城区优质师资“下沉”,打破城乡学校壁垒,这场探索的勇气更值得肯定。它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为城乡教育一体化试验提供了一个方向的可能性。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灵活的教育。愿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帮扶,能依据生情校情进行,多一些充满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的“软性”创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相关评论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