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浸润育新人 “四成五在”结硕果

2025-11-10 11:24  苏电波 苏琳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依托“四成五在”育人体系,师生在校园研习空间开展互动研讨。

▲学生党员在入党宣誓中坚定信念,朝着成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先锋方向迈进。

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简称“泉信”)立足闽南文化沃土,创新构建“四成五在”协同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应用型高校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新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生动范本。

体系创新

绘制全景式育人蓝图

面对人才培养同质化、素质教育表面化等共性难题,这所从高职院校转型而来的本科高校,于2017年启动了系统性育人改革。

“大一学做人,大二学做事,大三学创新,大四学担当。”这是泉信学子对“四成教育”的通俗解读。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四个递进维度,构建起从“人格筑基”到“价值实现”的成长坐标系。学校首创“四成教育”目标体系,按照“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四个递进阶段,为学生绘制从人格塑造到价值实现的全学程发展坐标。

与之相配套的是“五在泉信”实践路径,将“刻苦学习在泉信、奉献精神在泉信、创新创业在泉信、文明高雅在泉信、闽南文化在泉信”五大素养具象化为30余项可观测、可评估的行为规范。两条主线深度耦合,形成了目标引领与路径支撑相统一的特色育人模式。

文化浸润

打造闽南特色思政课堂

走进泉信校园,闽南文化的基因无处不在,学校将闽南文化“爱拼敢赢、包容开放、重义守信”的精神特质深度融入育人各环节。“刺桐花开·闽韵融育”文化长廊里,南音社成员正在排练传统曲目;红砖古厝风格的主题宿舍区,学生们在讨论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闽南文化概论》课堂上,老师深入讲解“爱拼敢赢”精神的历史渊源……这正是“五在泉信”实践路径的独特魅力——将30余项核心品质培育融入校园生活场景,让素质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

“第一次听南音《梅花操》,我就被那婉转的旋律深深打动。”2021级学生陈思源加入学校南音社后,不仅学会了基本演奏技巧,更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学校实施的“雅韵泉信”美育工程,开设南音、古琴、闽南传统舞蹈等20余门课程,每年举办刺桐文化艺术节、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砺行

“五在”路径融入校园日常

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智创团队”正调试着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机器人。“从创意构想到产品落地,学校的‘双创训练营’提供了全流程支持。”2021级软件工程(中外合作)专业杨旭同学在校期间就创办科技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学校建成2.3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园,引入36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创意孵化—项目培育—市场对接”的完整链条。近三年,学生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7项。

志愿服务现场,学生们俯身捡拾落叶的身影成为校园一景。“在‘光合年轮’工程中,我们团队为山区孩子筹建了3个‘泉信爱心书屋’,这段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奉献’二字的分量。”2022级学生王铭宇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近三年,全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26万小时。

图书馆里,晨读的学生与刺桐花影相伴,日均上座率达92%;“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下,学子们仍在钻研课题。学校通过“学霸笔记”分享会、“小组互助学习”等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机制创新

实现育人全过程管理

“四成五在”体系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目标可量化、行为可观测、效果可持续”的创新机制。学校首创“双向强化”模型,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实时采集学生行为数据,生成素质养成雷达图,将过程性评价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有效破解了综合素质评价虚化难题。

学校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四级管控网络,定期分析学生成长数据,动态调整育人策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跟踪毕业生职后发展,将用人单位评价反馈用于优化育人体系,形成校内校外双闭环的持续改进机制。

“‘四成五在’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化学反应。”校长朱林生形象地比喻,“它让品德修为与专业能力同频共振,文化浸润与素质养成协同增效,最终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这一创新育人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和技能竞赛奖项4157项,其中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上榜赛事获奖2830项,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90%。

“从实习到入职,学校的‘职引成长工作室’全程提供简历优化、模拟面试指导,让我顺利拿到了安踏集团的Offer。”2023届毕业生柯凯霖的经历,是“成功教育”的生动注脚。

目前,“四成五在”体系已入选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新文科建设优秀案例,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其改革实践,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考察团专程来校交流取经。

以闽南文化为根,以“四成五在”为舵,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实现了思政工作从“软指标”到“硬成效”的转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泉信答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大学城酷图
相关评论
专题推荐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