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校定终身”,福建一地让教师“流动”起来
2025-10-13 16:10 记者 张烨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学期,县里调入26名教师的举动如‘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我校学科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为我校教师队伍在学科和年龄结构上注入新鲜血液。”近日,谈及当前学校的师资配置,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校长罗桂龙有感而发。 为应对各校因生源波动导致的师资供需失衡,近年来,龙岩市通过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实施“县管校聘”和“总校制”办学等多项举措,打破层级和区域限制,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 县管校聘”激活动能 “以前每到开学季,我最头疼的就是找代课老师。”罗桂龙回忆道,“语文、数学等主科老师紧缺,我们不得不长期外聘代课教师,一年光代课费就要20多万元,教学质量还难以保证。” 这种困境源于用管理“老办法”应对供需“新问题”,难免水土不服。以前教师编制、岗位、工资都由学校管理,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围墙”。一个教师被“锁”在一所学校,而生源激增的学校“有人没编进”,生源减少的学校却“有编没人用”,师资与需求配置明显不均。 “转机”出现在龙岩市推行的教师管理机制改革上。“县管校聘”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金钥匙”,其核心在于赋予教育部门在核定编制总额内,统筹调配区域内学校、学段师资的权限,构建“县级统筹、学校自主、有序流动”的新生态。 这一改革如何落地? 不久前,在连城一中举行的教师选聘面试中,评委通过抽签确定,教学内容现场封装,参与竞聘的教师抽签候考、限时备课、现场亮分。整个流程公开、规范、透明,确保了流动的公平公正,让“能者上、优者动”,师资不再“一校定终身”。 “‘县管校聘’极大缓解了我校教师学科及年龄不均衡的情况,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每年还节省了大量经费。”罗桂龙说道。 如今,连城实现县域内教师“全员竞聘、有序流动”,让优质师资辐射全县学校。据了解,通过“县管校聘”改革,连城县小学英语、中学物理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匹配度大幅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备达标率已达到100%,城乡师资结构性失衡得到有效缓解。 “总校制”扩优提质 “第一年,校领导们还得为拉生源发愁;到了第三年,学位却已‘一位难求’。”在龙岩城区,这是早期龙岩市实验小学莲东校区上演的“逆袭”故事。 从“缺编缺岗”的成长烦恼,到绩效考评名列前茅的优质校,巨大的转变背后,是龙岩市推进“总校制”办学,通过实行总校长负责制、核增编制与岗位职数等举措,放大优质学校辐射效应。 “新建校区普遍面临‘缺编缺岗’‘教学需求不匹配’两大急难愁盼问题。”龙岩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陈莹玉介绍道,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该校的领办之路也曾面临严峻挑战。 破题的关键在于“真融合、真统筹”。近年来,龙岩市积极推进“总校制”办学,实行“紧密型”管理,实施“人事管理统一”的措施。总校有权在集团内部统筹调配教师资源,形成一个动态的“师资蓄水池”。 此前,临近开学,东山校区突然缺口4位数学教师,龙岩市实验小学总校立即启动统筹机制,从集团校内快速调配师资,及时补上了缺口,确保了新学期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这就是‘教师蓄水池’最直接的体现,避免了新校区因师资不到位而陷入困境。”一位校区负责人说。 龙岩市实验小学通过派出总校骨干担任校区负责人,实行“文化同源、统一管理、师资融通”,让总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精准“滴灌”到每一所新建校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如今,总校深入实施“名校带动工程”,通过与薄弱校进行捆绑式组团发展,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陈莹玉深有感触地说:“总校制办学要真正解决师资问题,必须建立灵活的流动机制。除了人事调配,更需通过统一的教研、培训体系,提升全体教师水平,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不被稀释。” 龙岩市教师管理改革并未止步于一校一区。在政策上,对省级示范校等集团领办学校给予倾斜,按编制总数5%额外核增编制,并为龙岩第一中学核增正科级副校长职数,专项用于分校建设,助力薄弱学校提升,推动教育质量整体均衡。 据了解,近年来,龙岩市已从市级及部分县(市、区)统筹近1400名事业编制,定向调剂至生源流入多的地区,切实保障了新增教师用编需求,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