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科学第一课”打开探索科学“大门”!
2025-09-19 18:28 记者 付丽宁 许殊镌 文/图 林瑶/视频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f0f66af0bca6d0bd945b5661a2df8ff0 编者按 今年6月,海峡教育报社推出“教育・最福建”系列报道,派出记者团队走访龙岩武平、宁德霞浦、漳州诏安、南平浦城——位于福建东、西、南、北四极的乡村学校。为了能服务更多的学生,开学之初,海峡教育报社联合福建省科技馆,共同搭建起一座全新的“科技桥”——这就是“流动科学课”,也是“科普教育·最福建”。 这一次,我们与省科技馆工作人员一同走进教育最一线,用“流动科学课”形式,把科技馆“搬”到了学校,让科普设施“动”起来、科学课堂“活”起来,让孩子感受科技的魅力,共同打开探索科学“大门”。走,去启动仪式现场看看—— 金秋九月,时值首个全国科普月。18日,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充满欢声笑语,带着满肚子好奇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超酷的科学盛宴——以“科普教育·最福建”为主题的2025年福建省流动科普设施联合行动“流动科学课”闽清站暨流动科普工作交流活动在此火热开启。省科协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林学理,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刘媛媛等嘉宾出席活动。省科协科普部、省科技馆、海峡教育报社、福州市科协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全省流动科普设施项目执行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共赴这场科学之约。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科技馆、海峡教育报社、福州市科协联合主办,闽清县科协、福州科技馆承办,闽清县科技馆、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协办。 启动仪式:共建科普新格局 启动仪式上,林学理的致辞点明了流动科普的重要意义:“流动科普设施是科技馆体系推动科普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他强调,全省各级科协和科技馆要扎实推进中国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科普大篷车资源共享中心建设,让福建现代科技馆体系越来越完善。 随着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活动,现场瞬间沸腾——无人机腾空盘旋、灵活穿梭,机器人跟着节奏翻跟头、跳“机械舞”,酷炫表演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掌声此起彼伏。 ▲无人机、机器人表演 互动体验:科学魅力火热绽放 启动仪式后,一场场“沉浸式”科学体验轮番上演,让孩子们过足了“科学瘾”: 省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带来的《尖叫科学三部曲》表演,用奇妙的实验现象点燃全场,孩子们瞪大双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省气象宣传科普教育中心原总工王岩开讲《“春夜喜雨”里的科学密码》,把复杂的气象知识变成生动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时不时举手提问。 “飞向复兴”科学课堂上,辅导员带着大家动手实践,探索科学原理,一颗颗饱含探索欲的种子悄然萌发。 最受欢迎的当数“移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20多项互动展品前,挤满了跃跃欲试的小身影:有的转动磁力转盘,观察磁场的奥秘;有的戴上VR眼镜,仿佛瞬间“穿越” 到太空;还有的操控机器人巡线,感受科技的神奇。“科学实验太有趣了!”“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成了现场最动听的声音。 “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能让孩子在体验中爱上科学。”主办方负责人说,科普大篷车就像“流动的科学驿站”,把优质资源送到孩子身边,既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也让科普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交流总结:共谋科普新篇 这边校园里科学氛围浓厚,那边闽清县科技馆内,流动科普工作交流活动也在同步进行。 省科技馆资源管理部主任王文振以《福建省流动科普阶段性发展情况》为题作报告。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刘媛媛带来《流动科普设施的实践和发展》专题报告,分享前沿思路。 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科技馆及相关单位代表也拿出“看家本领”:福州科技馆的“科学快车”、泉州市科技馆的“启梦者”巡展、漳州市科技馆的“科学伙伴”转型经验、宁化县科技馆的惠民实践、沙县区校外活动中心的科普育人探索……一个个真实案例、一条条实用建议,为全省流动科普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闽清县科技馆展厅,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合作火花。 ▲闽清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化身为“科技小记者”,对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采访。 新闻多看点 福建 “流动科学课” 持续送惊喜 作为福建省科技馆重点打造的“流动科普+”品牌,2025年福建省“流动科学课”将在全省设8个站点,以“流动展览+科普报告+ X”的形式,将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偏远地区。整个9月,活动不仅会为师生带去知识与欢乐,还为科普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助力提升流动科普服务水平,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福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与公共科普服务均等化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科学红利。 科学的种子已经播撒, 好奇的火花已被点燃,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科学之旅! 一起用好奇点亮未来, 用探索书写精彩! (部分图片由省科技馆提供)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