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刷新福州纪录!八中女教师丫霸!
2025-09-11 17:48 记者 罗菊熙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陕西西安举行。福建省选派的5位参赛选手共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其中,福州两位老师分获一、二等奖,为本届全省最佳成绩! 尤为值得关注 作为导师团队成员之一,福州教育研究院科研处主任、数学教研员李霞老师陪伴秀雅老师一路从市赛、省赛走到国赛。她用“好学、好问、谦虚、厚植素养”四个词来形容秀雅老师的精彩表现。 “三年前,市赛结束后,秀雅老师每周都到研究院磨课。国赛前这半年,则改成每天下午五时30分来,一节课一节课拆解、分析,推倒重来,经常要忙到深夜12时,没有强烈的好学之心和锐意进取的恒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李霞老师对记者回忆道。 对于导师团队给出的建议,秀雅老师虚心地全盘接受,整理思路后追问:“我这样设计课堂效果会更好吗?学生会不会接受?” 市赛、省赛取得优异成绩之后,秀雅老师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很快沉淀下来,整理前一个赛段的思路和不足,同时研读各种专业理论期刊,用于指导课堂实践。她参与李霞老师主持的项目《循理数学:学科育人30年探索》获2024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依托“循理数学”理念,她系统研读专业书籍,用学术语言精准阐释课堂实践,让“遵循数学规律去探究数学规律”在每一节常态课里生根,“以学养教,以问导学;以谦逊涵养格局,以素养托举未来。” “身为二胎妈妈,日常的教学工作已不轻松,再加上备战‘省教师技能大赛’和‘全国青教赛’这两项高规格赛事,能胜任其中任何一项都极为难得,而秀雅老师却毫无退缩,同时挑起了这三副重担。在每一份数学教学设计和课程精心准备上,她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每一堂课的反复推敲,到每一项教学技能的精准打磨,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培养,她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过去这一年,她真的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同样身为二胎妈妈,并担任福州八中数学教研组组长的陈少清老师,言语间既流露出对秀雅老师专业坚持的高度赞许,也饱含深深的理解与共鸣。 数学教研组同事林丹群老师则对秀雅老师的语言风格赞赏有加:“全国决赛,实时直播,压力可想而知,秀雅还能保持一贯的简洁、生动。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多余的停顿,也没有一句废话,体现了很强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 “用生命影响生命” 秀雅老师不仅教学专业水平出众,班级管理也是一把好手。 丹群老师对记者说,三年前,两人都教初一数学,秀雅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表现不太理想。她不轻言放弃,早出晚归,牺牲午休时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千多个日夜,春风化雨,从量变到质变,初三时,这个班级的风貌有了根本性改变,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获评“福州市优秀班级”。 2021届毕业生邱睿孜说,秀雅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喜欢表达的,鼓励参加学校主持人比赛;爱干净的,安排当卫生委员,班级的所有角落因此干净得发光……每个人都因为被看见、被鼓励、被认同,找到了自信和归属感”。 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秀雅老师也从不放弃,“讲课的内容,甚至是一些提分的大题,会一步步分解,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对于后进生,她会倾注更多心力,定期谈心,关注需求,解决问题,同时紧密联系家长,家校配合,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大部队。 初三那年,秀雅老师怀孕,备考那半年,除了两次产检,她从不缺课,常常一站就是两节课,脚踝都肿成大馒头,仍不肯歇息。中考当天,她挺着大肚子来送考,那个微笑挺立的身影成为睿孜同学的人生难忘画面:“她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用生命影响着生命。” 回顾15年育人生涯的感动时刻,秀雅老师说:“最欣慰的是,看到学生因为我的付出变得眼里有光,重新找到挑战的勇气。” 秀雅老师能摘得全国一等奖,学校的支持和培养功不可没。 ▲福州八中陈秀雅老师(左二)获奖归来,八中校长陈晨送上鲜花,校领导们祝贺她荣获殊荣。福州日报社记者 叶诚 摄 福州八中校长陈晨评价说:“秀雅老师的数学理论根基和教学素养深厚,兼具学科功底与创新思维,备赛时精益求精,以‘毫米级’标准优化教学环节,用行动诠释教育匠心,是实至名归的全国一等奖获得者,也是全校青年教师的标杆和榜样!” 据陈晨校长介绍,为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福州八中探索出了“一二三”教师发展体系,即“一室引领(党员名师工作室)、二计划赋能(领跑计划和青蓝计划)、三工程强基(“13820”阶梯成长工程、“三培养”工程、“思政导师”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在福建省第六届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学校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省赛特等奖获得者陈秀雅老师参加全国决赛,获一等奖。 (受访者供图)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