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赋能乡村焕发新活力
2025-08-21 17:26 颜莉佳 来源: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盘活红色文化资源,7月1日至8月20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学院组建“智绘乡匠”实践团前往晋江市磁灶镇洋宅村,开展了为期51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14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成功为洋宅村规划设计出6处融合红色文化与乡土记忆的特色景观节点。 扎根乡土调研,精准把握乡村需求 在7月1日的启动仪式上,洋宅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了村庄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了“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动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的发展理念,并且对高校专业力量为乡村建设赋能充满期待。 实践团成员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踏勘等方法,全面梳理洋宅村的生态本底、文化资源和民生痛点。大家围绕活动选题、调研内容、路线设计、实践步骤、人员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制定出社会实践方案。 红色文化铸魂,打造特色景观节点 在设计过程中,为契合洋宅村文化,实践团探索出“专业设计+红色文化+乡土资源+村民共治”的乡村振兴路径。团队与村民商讨,采用跨界融合促发展、全龄参与的产业跨界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挖掘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多业态聚合的乡村产业体系,丰富乡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规划方案设计阶段,针对生态碎片化、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团队确定“新产业·兴文化·欣生态”主题,融入红色文化与家风家训元素,开展测量、计算与绘图工作。设计融入红色基因等元素,推动产业融合重塑,为生态景观注入动力。实践团凭借专业技能展现乡村魅力,让洋宅村焕发光彩,营造文化氛围。最终,在洋宅村打造的景观成为全年龄段村民日常休憩、游客体验乡村风情的共享乐园,塑造出全龄友好的生态样板。 实践成果落地,青春力量赋能振兴 截至8月15日,实践团完成了洋宅村“红映稻途”“澜耘古道”等6大核心景观节点的全套深化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涵盖12面融合红色文化、家风家训、农耕记忆的主题文化墙,以及慢行步道、便民设施优化方案,所有工程计划于今年9月至10月期间动工。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为洋宅村描绘“洋望兴梦·宅筑和美”新画卷贡献了青年的智慧与力量,更成为高校人才精准发力、推动乡村发展的典型示例,让青春动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充分释放,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助力城乡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