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少年研学记①丨原来电这么听话!
2025-08-08 16:39 记者 付丽宁 张烨/文 姚兴榕 /图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编者的话: 在福建日报社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从6月初开始,海峡教育报社记者们深入福建东西南北四端最偏远的宁德市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龙岩市武平县民主中心学校、漳州市诏安县霞葛小学、南平市浦城县盘亭乡东风小学、永泰县东洋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蹲点采访,推出“教育・最福建”系列报道。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们看到了乡村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也深深体会到他们对大都市实践认知机会的渴望。于是,在这个暑假,我们精心策划了一场为期3天2夜的福州公益研学之旅,让孩子们走出山海,走进课本里的“远方”,来一场“行走的思政课”。 Day 1 8月6日,研学第一天,山海少年们在福州科技馆触摸科学“脉搏”,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探秘文化瑰宝,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体验非遗魅力,一天的行程满是收获。看—— 第一站: 福州科技馆让科学“活”起来 “哇!这个馆好酷哦!”“哇!这就是球幕影院!”“哇,哇……”8月6日上午,福州科技馆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这里触摸到了科学最鲜活的“脉搏”。 刚踏进海洋探索展厅,复原的福船船身就把同学们 “拉” 回了古代航海时代。“奋斗者”号仿真模型前,同学们忍不住摸了又摸,仿佛要透过冰凉的外壳,摸到深海万米处的秘密。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标本更成了 “人气王”,孩子们看了又看,珊瑚的红、海鱼的蓝,在孩子们眼里绽放成最生动的生物课。 航空航天展厅,一件件展品串联起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之路。孩子们在“神舟”飞船返回舱模型前驻足,“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月球住?”讨论声里,藏着对中国航天的骄傲。“将来我也要造火箭,让中国航天飞得更远!”武平县民主中心学校的彭海表示。 基础科学展厅里,“刺激”是关键词。讲解员用大白话揭秘原理,邀请孩子们站上电磁大舞台。炫酷音乐响起,“怒发冲冠”的瞬间,诏安县霞葛镇霞葛小学的黄佳怡瞪圆了眼:“原来电这么听话!” 儿童科技乐园里,杠杆原理体验器前排起了长队,当小小的力气撬动 “地球”时,蹦跳的欢呼差点掀翻屋顶;雪花形成模拟器旁,水汽凝结成雪花的瞬间,总有小手忍不住往前伸,“原来雪花是这么变出来的”! 地球家园展厅的沉浸式场景,把地球演化史摊开在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围着讲解员追问,眼神里映着地球初生的壮丽。生命科学展厅里,恐龙骨架让人惊叹,多媒体科普则把细胞、进化、人体奥秘讲成了“故事”,让生命的奇妙变得触手可及。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像快乐的小蜜蜂穿梭在展区,反复体验感兴趣的项目。“课本里的知识活过来了!”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的蒋忠航满是激动,科学的种子,已在探索的热情里扎了根。 第二站: 福建中医药大学解码 “老祖宗的智慧” 带着对科学的意犹未尽,下午,孩子们走进福建中医药大学。一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文物就“勾”住了孩子们的视线: “好多植物标本!”“这些铜勺是做什么的?”“骨头都是真的吗?” 医史馆里,老师从原始人骨柄石刀讲到清代藏医手术器械,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孩子们仿佛跟着时光机走完了一段医学发展史。 2000平方米的中药馆里,福建特色中药标本排得整整齐齐,畲族医药、海洋药材、蛇类药材看得人眼花缭乱。有人蹲在展柜前,鼻尖几乎贴在玻璃上,边看边追着老师问,中医药的悠久与博大,就在一问一答里渗进心里。 人体生命科学馆里,“人体血管总长度能绕地球2圈半”的讲解,让孩子们盯着血管铸型标本瞪圆了眼。“第一次这么近看人体标本,太震撼了。”武平县民主中心学校的彭海轻声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了要敬畏生命。” 第三站:三坊七巷让非遗 “跳” 进手心 夜幕降临,鼓楼文投馥源设立在三坊七巷的56号非遗馆里,茉莉花香先一步“迎”来了孩子们。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热闹开场。 古色古香的工坊里,孩子们分成四组,解锁不同的非遗技能。制茶区飘着茉莉清香,筛茶、抖茶、摊茶的动作里,手腕要像画圆圈一样用力,轮到自己上手时,有人紧张得手心冒汗,学会后又笑得一脸得意。 茉莉花手环制作区,新鲜花瓣在指尖串成环,香气缠着小手不散。“这是福州的市花,我要带给妈妈。”诏安县霞葛镇霞葛小学的黄铮翔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眼里闪着光。 漆扇制作区里,素白的纸扇在水里一浸,再提起来就染了五彩。“看我的!”武平县民主中心学校的朱永泽举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得像展示宝贝。 三条簪装造体验区,非遗传承人黄秋辉老师的讲解里藏着故事:“明朝抗倭时,它是‘保家卫国’的象征;现在,它是女子刚柔并济的美。”女生们换上传统服饰,盘起发髻,戴上三条簪,瞬间穿越回古代。“原来我们女生也能保家卫国!”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的李清垚摸着发间的簪子,眼神格外亮。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的作品——茶香袅袅的茶样、花香淡淡的手环、五彩的漆扇、别着三条簪的照片。“比课堂生动一百倍!”带队老师笑着说,孩子们的手心,正握着传统文化的温度。 精彩预告—— 接下来的研学,孩子们将在福州地铁感受“穿城速度”;在林则徐纪念馆回望“虎门销烟”;在麦当劳,在职业体验后收获美味的“果实”,在行走和互动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收获友谊。 延伸阅读 “教育・最福建”系列报道发出之后,海峡教育报社多方联动,联系了省科技馆,将满载奇趣的“科普大篷车”开进武平县民主中心学校,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沉浸式的科学体验;与福建省作家协会合作,在霞浦县海岛中心小学举办庆“七一”主题诗会,让海岛的“小诗人”们尽情创作。 新学期,海峡教育报社还将联合省科协在全省偏远小学开展“科学第一课”,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阻隔。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