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闽南师范大学:探索“社会实践+就业”模式,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5-07-29 15:56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4日-24日,闽南师范大学组织师生围绕省内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梳理比较、福建省“四大经济”和漳州市“9+5”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高校毕业生留在属地就业的意愿和求职心态等方面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就业”调研活动,旨在引领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锚定县域需求,联动校地发展

立足“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7月4日-10日,团队成员聚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就活动选题选择、调研内容和路线设计、实践步骤和工作安排、团队人员分工等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最终社会实践方案,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7月11日,团队举行了“职潮奔涌青春志,链动城乡县域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学校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为实践团成员加油鼓劲,并肯定了以“社会实践+就业”为模式的活动意义,提出要在实践中勇奉献、展风采,充分发扬学生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自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政策宣介传温度,问卷听声探需求

7月12日-16日,实践团队先后收集整理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福建省九地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将各地促就业政策进行了模块拆分和横向比较。他们了解到大部分城市都有出台一次性求职补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助等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地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具特色,比如,福州市出台了三年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政策,厦门市出台了“一张床”免费住宿政策,莆田市出台了“就业红娘”政策,泉州出台了免费创业工位政策,漳州出台了主导产业人才补助政策、龙岩市出台了岩籍优秀人才回引家庭奖励政策等。

7月16日-20日,实践团队结合近年漳州市“书记送岗留才”进校园等大型招聘活动,收集梳理了“9+5”产业(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为食品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建材家居、冶金新材料、建筑业、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和5个五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分别为电子信息、绿色纸业、医药健康、新能源、数字服务等)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发现漳州对各方面的人才求贤若渴。同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闽南师范大学59个本科专业中,有30个专业在《福建省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导目录》中,学校每年为福建省“四大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超过2800人,为漳州“9+5”重点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超过2400人。

7月16日-24日,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精准了解高校毕业生留在高校属地就业的意愿和求职心态。团队成员分头梳理资料,列出近百个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经过多轮小组讨论,大家将零散信息归类:从个体背景切入,聚焦“生源地”维度,细化出“是否为本地户籍”“是否为困难生群体”等问题;针对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意向”模块,涵盖“首选行业”“期望工作性质”等选项;结合现实需求,设置“预期薪酬”区间选择、“对属地就业政策了解度”等量化问题,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问卷内容。截至目前,已收回有效问卷7200余份,通过问卷大家了解到,毕业生留在高校属地就业更看重个人发展机遇、就业岗位、薪资待遇、住房保障、生活环境等方面。

访实地听需求,深交流谋对接

7月23日,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漳州宏发声电有限公司、安安(中国)有限公司两家代表性企业和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漳州工作部,旨在深入了解漳州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

当天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漳州宏发声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和企业展厅,详细了解企业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该公司近期的招聘需求及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就实习端与就业端的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共识。在安安(中国)有限公司,团队成员参观了企业实验室和展厅,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对高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及培养机制,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更倾向于招聘能吃苦、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希望学校能在供需精准适配上加大合作力度。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漳州工作部,调研了解省内各地促就业政策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漳州工作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承办的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情况,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是漳州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同时,向大家宣传介绍了漳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的政策和举措,让大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漳州“9+5”重点产业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受益匪浅。他们当中有的认识到促就业政策不再仅是文件中的条文,而是可以成为改写人生的钥匙;有的表示要把这些真实的感受、细节的发现带回学校、带给身边的同学;还有的表示这次的实践不止于技能的提升,更在于读懂了“就业服务”所承载的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后续将系统整理此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和咨政建议,为学校和有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