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习校长”的故事

2021-03-26 23:45   来源:福建教育微言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峡教育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担任过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总书记和这所学校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一起重温“习校长”的故事。


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


习近平同师生们亲切交流


25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闽江学院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时间,他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地方人才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1981年起,全国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大学。1984年,闽江职业大学应运而生。为凸显学校的重要性,建校初期,校长由福州市委书记兼任。


1990年9月,在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干部从侧面走进会场,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掌欢迎。他便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这所学校的新校长。


这是习近平第一次与全体师生见面。他的年轻、帅气、沉稳、亲切,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加完开学典礼,习近平就带领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针对当时困扰已久的难题进行现场办公。


199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闽江职业大学调研


关于“充实整顿”的检查验收,他明确指示按照有关要求提前做好谋划,抓紧落实;关于“编制问题”,他立即要求现场的相关部门着手办理……能现场敲定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被列入处理日程当中,真正体现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


习近平向大家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尽管习近平工作繁忙,但他经常通过现场办公、形势政策报告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和全校师生一起共谋学校改革发展。


他为学校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


他亲自谋划,主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闽大制定发展规划,并专门召开市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1991年10月,总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的“毓英楼”落成。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作为当年“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


他关心学生成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把每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他指出,大学生要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


……


习校长平易近人、和蔼亲切、尊师重教的形象给闽大师生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有两个小故事至今为大家津津乐道:


1991年10月,闽大“毓英楼”落成暨建校七周年庆典在大楼前空地举行。习校长在讲话中勉励闽大师生要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艰苦创业、勇于改革、坚持特色办学,不断充实提高,努力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典礼结束后,与会人员列队合影。习近平没有按“惯例”站在靠中间的位置,而是把老领导、老同志和嘉宾安排在中间,自己则站到了边上。


1991年除夕前一天,习近平轻车简从来到闽大教职工的宿舍,与教职工们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餐桌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参加者自带餐具,自带两道拿手菜。这次简朴又温馨的年夜饭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大家一起聊家常、聊学校、聊教育、聊每道菜是怎么制作的。欢声笑语,无话不谈,气氛非常融洽。


[“他曾经说过,不要培养清谈家,只会说,不会做。”作为曾经的老同事,时任闽江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的孙芳仲这样回忆起校长习近平。]


fjsenPlayer|imgSize|9239bd27f46ce70bbc56f83d8598f300


讲述人:孙芳仲

[年夜饭]的故事


习总书记1990年到1996年担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的时候,我是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整整有6年跟习总书记相处。


有一次过年前我碰到他,我就跟他说:“这个春节,您也是一个人过吗?到时候我们一起吃个年夜饭吧。”他非常愉快地答应,他说好。我煮了两道菜,一道就是猪肉、冬笋,因为南方嘛,过年的时候有冬笋,还有香菇,就是这个三样炒一碗,还有一个芙蓉蛋。其他老师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方面的风味都有。大家聊得很开心,他叫我们要把学校办好,大家要有信心。


他曾经说过,不要培养清谈家,只会说,不会做。因为闽大是一个职业大学,职业大学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他对教育非常热爱,非常投入,对年轻学生也是非常关爱,也非常热情,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学习,认真地工作。我们现在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就是看学生。1990年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现在在福州,在福建,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很不错的人才。


习近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赢得了闽大师生的尊重。


1996年4月,习近平离任履新。离开学校不久后,他致信闽大全体师生员工,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闽大师生的深厚情谊。


他在信中指出,“因工作需要,我即将离任履新。临别之际,作为一任校长,我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向你们道别”“六年相处,我与闽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长达6年,为1074名毕业生签发了毕业证书。


闽大师生将永远记得曾经有一位好校长与他们一起并肩奋斗。


[“闽大的发展应该说,丝丝都在牵动着他。”回忆起校长习近平,闽江职业大学中文秘书专业1989级学生任涛这样说到。作为1074分之一,她手里拿着的就是习近平当时签发的毕业证书。]


fjsenPlayer|imgSize|7a22d78a35dee1d3c3913e096382e118


讲述人:任涛

[报告会]的故事


我叫任涛,是1989级闽大中文秘书专业的学生,1992年我毕业以后就留校了。


1992年我毕业前夕,就在这间阶梯教室,我们有一场叫《福州改革开放形势和发展战略》报告会,就是由我们的校长(习近平)来给我们做的这场报告会。当时他就坐在前面,有一个四方的讲台,我们这届毕业生大概有一百多人,就到现场来聆听他做的这场报告会。他当校长这么长一段时间来,提出的一些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对我一生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他特别强调要把理论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的应用型人才。


△1992年,习近平就是在这间教室做的报告


1994年,在闽大建校10周年庆典时,他在致辞当中说到:“育十邑英才,振八闽雄风,永远是闽大的办学目标。”闽大的发展丝丝都在牵动着他。搬到大学城之后,学校的发展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非常希望校长能够回家看看。另外一方面,因为我是校长当年签发的毕业证书,我和同学们也都非常想念他,我想我自己也没有辜负学校当年的培养,我是非常努力,也非常敬业地在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我也希望校长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学生在逐渐地成长,他也会感到很欣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