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图片推荐
合作高校 (排名不分先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正文

西柏坡:新中国为何从这里走来?

i.fjsen.com 2019-04-11 16:02:58   来源:

    小编的话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深入挖掘教育部门和学校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就,中国教育报组织记者走进教育改革前沿,深入基层一线蹲点采访。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基层蹲点记”栏目,敬请关注。

    1948年5月以前,这里名不见经传;1949年3月以后,这里名扬海内外。

    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这里孕育和走出了一个新中国。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

    为什么是西柏坡?

    近日,记者深入这个遍地沟沟坎坎的小山村蹲点,从最细微处感受太行山脚下的红色教育脉动,探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原因。

史林山老人在给学生们讲王二小的故事。本报记者 周洪松 摄

    火星

    依然在闪烁——深入挖掘红色经典

    4月9日9点,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平山县岗南镇西岗南村小学会议室见到王璐时,她的手一直紧紧攥住教案,手心都出了汗。看得出来,她很紧张,再过10分钟,她就要走进县乡教研员都已到齐就坐的五年级(2)班的课堂,讲授准备了3个月的校本课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今年1月初,西岗南村小学校长刘增平决定深入发掘抗战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西岗南村人曹火星创作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故事,打造一门充满西岗南村红色印记的校本课程。

    9点10分,伴随着全班34名学生整齐的“老师好”问候声,西岗南村小学本学期第一堂校本课程开始了。

    提问导入、播唱歌曲、介绍背景、知识竞赛、课后作业……在王璐紧凑连贯的穿插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历程,以及创作者曹火星的生平事迹一一被呈现出来。

    当王璐讲到曹火星是西岗南村人时,孩子们的眼睛在放光。“你们的爷爷奶奶中有没有认识曹火星的,或者是与曹火星有渊源的?下次上课,请你们来讲述。”最后,王璐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没有强大的师资、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如何开展好红色教育?作为一所偏远山村学校的校长,刘增平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

    平山有着丰富的抗战文化,著名文化人田间、王莘、魏巍、崔嵬、陈强、田华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卢肃在这里创作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魏巍创作了长诗《滹沱河》,周而复写下了作品《洪子店》……

    其他学校如火如荼的红色教育让刘增平着了急:如今,平山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独具自身特色的红色教育活动,各学校以讲好革命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和乡土资源,精心打造了40门校本课程。

    刘增平也不甘落后,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学校的必唱歌曲。为了纪念曹火星,学校社团以“星火系列”命名:“星火剧社”排练红色短剧,“星火合唱团”传唱红色歌曲,“星火文学社”阅读红色经典。

    在干了半辈子教育的刘增平看来,课程与教材是搞好红色教育的关键。于是,他有了打造一门能够走到学生身边的精品校本课程的想法。

    第一次尝试究竟怎么样?刘增平急着想知道答案,课程一结束,他就招呼特意邀请来的各位教研员到旁边的会议室,听评这门课。

    王璐介绍了自己的教学安排和思路后,平山县教研室副主任李玲娟直面问题发言:“我提两个问题,一是作为一门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校本课程可以融合音乐、美术、计算机等更多学科教师进行研发,形式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过程和方法,留的作业完全可以设计得更细化,例如怎么分组、采访哪些人、下节课如何呈现。”

    王璐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的笔慢慢地说:“是的,完全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可以去村子里的曹火星纪念馆调研,一组可以扮演小记者采访亲历者。”

    随后发言的岗南镇教研员、岗南学区中心校副校长焦红彦则指出了红色教育同样需要引入新课改的理念:“王璐老师在课堂上已经有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了,学生为主其实意味着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更要提高备课能力,从而及时科学引导学生思考。”

    王璐频频点头,并加快了笔速,记录下教研员们的每一个宝贵意见。

    看到王璐收获了这么多建议,一旁的刘增平很高兴,“有了众多专家的帮助,有了平山这块肥沃的红色土壤,我们开发精品校本课程的信心更足了”。

    故事

    一直在讲述——校园里有群老宣讲员

    4月10日早晨6点,家住宅北乡南滚龙沟村的史林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后穿上了自己一直穿的旧军装。吃过早饭后,他来到家门口,搭乘村民的车来到村子后山。

    “再往前50米就到了。”老人边爬边说,老人带记者去的是他守护了几十年的一块特殊墓地。

    几分钟后,这位89岁的老人带记者来到了著名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墓地。王二小本名闫富华,作为他儿时的玩伴,史林山是王二小(闫富华)遇害的见证者。

    这次老人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要去乡里的王二小红军小学讲述王二小的故事。每次他来到这里,都会和他心中的二哥聊聊天。

    在去王二小红军小学的路上,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平山的沟沟坎坎里到处都是红色故事。”

    老人说得并没错,平山县有5000多位烈士,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这里制造了上百起惨案,有14000名无辜群众被杀害。“几乎家家有人当兵,村村有人牺牲。就拿俺们南滚龙沟村来说,原来有400多人,抗战期间牺牲了79人,非常惨烈。”史林山说。

    不到半个小时,老人来到了学校,当他走进五年级(1)班的教室时,全班30名学生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坐定后,老人开始了讲述。当讲到王二小被日本侵略者刺穿胸膛、挑下悬崖时,老人眼中流出了泪水。此时安静的教室里,分明听得出不是一个人在抽泣。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无数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要牢记先辈的光辉历史,肩负起富国强民的责任。”老人最后激动地说。

    像史林山一样,活跃在平山校园里的老党员、老战士有260多位。

    基因

    永远在传承——让红色资源“说话”

    “毛主席的一身毛衣毛裤不知穿了多少个年头,有好几个大窟窿。可他对身边工作人员有一条规定:不经他本人同意,不许为他买东西。”4月9日下午,作为小小志愿讲解员,西柏坡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范宗源在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讲解完后,范宗源来到了利用空闲来这里听自己讲解的妈妈、西柏坡景区讲解员陈会茹的身边,讨论自己讲解存在的问题。

    “语气再平和一点儿”,“适当加点儿手势”……在专业讲解员的剖析下,小讲解员的问题被一一挑了出来。

    自信满满的小宗源貌似有些不耐烦:“我哪能像你们大人一样专业啊?”

    听到这句话,陈会茹表情立马严肃了起来。她教育孩子说:“我们就是历史的传承人,是能代替这些文物站出来讲话的人,必须认真。”

    在她们谈论间隙,记者好奇地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讨论?”

    陈会茹笑着说:“每天孩子做完作业后,就是我们俩的讲解时间,我们是互相讲解,互相挑毛病。最近西柏坡更新了廉政教育馆的内容,有一些新的讲解词,她也成了我的‘小啄木鸟’,纠正我的方言之类的问题。”

    说这话时,陈会茹眼睛里闪烁着自豪与欣慰的目光。而让她更加高兴的是,自从当上了小讲解员后,范宗源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央求她购买革命英雄的故事书和绘本,语文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虚心接受指正的范宗源4月10日一大早就来到学校,与其他几名小讲解员交流感受。她与其他4个小伙伴分别讲述中共七大“五大书记”的故事。在讲述周恩来故事的闫露茜看来,讲解就和小伙伴聊天一样,需要语气平和些;而在讲述任弼时故事的刘柏青看来,讲解需要做好功课,多读历史书籍……

    你一言我一语,记者临走时,小讲解员们讨论的热度依然不减。

    每逢节假日,派学生到西柏坡革命旧址做志愿讲解,已成为西柏坡希望小学的传统。

    不仅仅是西柏坡,如今在平山,学生纷纷与革命纪念馆、历史文物“结对子”,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有了新的“主人”,学生们用自己的感悟讲述历史、宣传平山。

西柏坡   红色教育 
  •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