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
教育部:停用“函授”名称!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福州晋安教育人:育人为师 抗疫为士 -
福州教育研究院: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长城” -
福州教育人: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部分区域内学校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
福州教院附中英文版思政教材,飞入美国校园
2017年7月,福州教育学院附中23人访学团赴美林肯中学访学,首送《守则与经典》给林肯中学校长欧文。2018年2月,曾淑煌校长参加中美教育交流活动,再赠《守则与经典》给美国学区长。 (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这本名为《守则与经典》的书,创新性运用中华文化经典解读《中小学生守则》,是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校本教材,也是一本有故事的书。 这本书自2017年在全校推出后,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校风学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守则与经典》校本课程获省级优秀校本课程荣誉,相关项目获省德育示范项目和省德育十佳百优示范项目等荣誉。 翻开这本书,会发现里面有中英双语对照。在2017年8月,它更是作为重要的礼物之一,送给教院附中的友好学校——美国林肯中学。 福州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人严权纲更是给予很高的评价:“《守则与经典》很有现实意义,是可传播的,可复制的。” 育人效果,公开课见 教材推出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育人效果如何?我们眼见为实。 近日,福州教院附中举办市级德育观摩活动。其中一节课,由林佳娇老师和初二(4)班的学生一起带来了的《守则与经典》第二章《好学多问肯钻研》。 课上,林佳娇老师安排了三组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生动演绎了《守则与经典》中三个名人好学钻研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的有利影响。 林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交流阅读好习惯,并派出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共同探究今后如何在班级内深化良好的阅读喜欢和氛围,让《守则与经典》成为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的行为指南。 通过这一课,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名人小故事中担任旁白的黄子琳告诉记者:“以前班上也有下课后经常追着老师请教问题的同学,我心里不以为然,甚至还跟其他同学一起嘲笑对方。读了教材上孔子问礼的故事,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 公开课获得前来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和好评。福州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人严权纲评价说:“这是一堂经典联系现实,校本德育课程研究落地养成教育的较为成功的班会课。” 紧随时代,教材出炉 2015年,全国修订版《中小学生守则》出台。教院附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挖中华文化经典与守则的契合点,由德育处牵头,联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精英骨干教师,历经近半年的时间,于2017年5月初编写了《守则与经典》一书,并作为校本教材,面向全校师生推出。 该书对应《中小学守则》的9点要求,共分为9课。每一课包含三个部分:用六句经典解读守则内容。精选中华传统故事领会守则内涵,设置活动环节践行守则,力争做到“字上通,理上明,事上做。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经典与守则》的副主编、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徐正安告诉记者,教材推出后,学校给所有班级都赠送了一些。各班可根据德育工作需求和学生成长阶段特点,摘取其中的部分内容开设班会课。每个授课班主任形成教案,汇集、反馈到德育处,作为进一步优化的素材。 润物无声,深具意义 2018年4月,《福州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发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院附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紧扣习惯养成实施纲要,深入挖掘德育校本教材《守则与经典》的内涵,利用主题班会、校本选修、经典上墙、班级名片、学校大屏幕等途径,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养成一生良好的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一次一礼”礼仪习惯训练、“公益劳动积分卡”制度、“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努力让“人人都有好习惯,班班有个好习惯”。 德育工作,润物无声,久久为功,却又能脱胎换骨。在《守则与经典》带动下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在校园内逐步深入推进,对学生的思维、言谈举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张炳坤对学生的变化看在眼里:“学生的时间观念明显增强,到校迟到的人数明显下降。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环境更优美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也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几年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张炳坤对记者说:“现在,本校或者外校的老师,任何时候在校园里走动,都能收到学生们真诚有礼的问好声。不少家长和学校周边商户也经常跟我们反馈,这几年,学校孩子精神风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年9月 ,福建省第一届(2015-2017年度)文明校园名单公布,福州教院附中榜上有名。 “教院附中编写的《守则与经典》,注重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推出后,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没有停留在‘一个热点,一场秀’上,而是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全过程。这一模式很有现实意义,是可传播的,可复制的。”严权纲说。 对外交流,展示创意 教院附中校长曾淑煌介绍说,学校努力打造福州市对外教育交流的示范窗口。自2008年与美国林肯中学缔结成为友好学校以来,两校在教育教学交流、学生互访交流以及文化、体育、艺术、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 2015年,曾淑煌校长带领五位学生到林肯中学交流访问,学生们与林肯中学合唱团同台为当时出访美国的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等中外嘉宾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世界如此美好》等歌曲,圆满完成交流任务。 此后,两校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守则与经典》成稿之后,曾淑煌校长组织英语组的骨干教师将其翻译成英文。2017年7月底至8月初,时任学校德育处主任的张炳坤副校长带领23人团队,前往美国林肯中学访学。在交流活动中,张炳坤校长代表学校,给林肯中学的欧文校长送上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礼物,其中就包含了《守则与经典》。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份校本教材能够走得更远。在展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福州德育人的努力、坚守和创意。”张炳坤副校长说。 |
-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