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泉州一中:基于“校园文创”的综合劳动教育

2023-01-05 11:01  泉州第一中学 刘剑平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黄硕思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基于“校园文创”的综合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实现“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 

泉州一中所处的泉州地区,经济发达而又文化醇厚,在保留闽南文化的基础上,周边业态多样新颖,新的劳动形态在这里往往率先产生,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民营实业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泉州一中历史源自明嘉靖八年“一峰书院”,滥觞至今已有500多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校园文化内涵深刻外延丰富,“基于‘校园文化创意’的综合劳动实践教育”的劳动特色项目理念便由此产生。

方法·措施

以课程建设 作为保障


泉州一中拥有以梅石文化为主的浓厚校园文化,开发以“文化育人+技术创意”为宗旨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作为泉州一中“梅石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校课程中心发挥主导作用,对其进行统一计划、管理。课时方面,由课程中心监控,通过国家课程课时、校本课程课时、假期课程课时,充分保障和挖掘劳动课程时间;教材方面,挖掘校园现有文化资源,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开发子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师资方面,将各时段劳动教育计入正式的教师课时量,激发非劳技课教师参与其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课程评价,积极探究科学和完备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学生的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引起师生和家长重视。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校园文创课程,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功能,树立了学生“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的观念,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

以“五育融合” 促进发展


泉州一中立足“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接泉州一中“五育融合”的梅石育人体系,追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比如,校内农耕基地除去提供给学生们播种、施肥、除草、采摘等一系列的劳动体验的机会外,学生参与设计了菜园雨洪浇灌系统,利用教学楼楼顶收集雨水后储蓄到集水池,再用喷灌管道输送到各地块,很好地把物理、地理、生物的学科考点运用到现实生活,有效地实现了劳动教育和智育的融合,作物的花卉和果实生长后,教师带领学生们采摘下来制作手工艺品,做成校园的文创品,实现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在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拓展子主题后,融合其他四育进行子课程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问题下运用技术,经历“认知—实践—感悟”和德、智、体、美真实融合的全过程。

借配套资源 加速落实


泉州一中借力学校机构资源,发挥人力、组织、渠道优势,推进本特色项目落实,借助党组织的“党建+”活动、借助团少组织的社团活动、借助教务部门的测评工作、借助后勤部门的基建工作,学校课程中心积极主动联系各功能机构,发掘他们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借力“东风”,有效地推进本项目的落实;借力学校硬件资源,夯实本特色项目坚实基底,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建设校内农耕基地、文创基地,借助“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劳动特色项目课程网络资源库,便于学生线下学习;借力社会多元资源,打破劳动教育时空桎梏,充分借助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校外劳动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充分使用设施,弥补校内硬软件不足,充分借助校友、家长、社区等资源,到社区、单位、农场、工厂、文创园等场所,开展课外劳动特色项目活动。

特色·亮点

综合育人 一举多得



泉州一中校园文创项目强调以“校园文化”为劳动创造的灵感来源,对培养学生理解基于爱党爱国的校园精神和校训校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德育功能;项目实施中,劳动产品或成果生成需要调用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信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极高的智育效能;学校开辟有“农耕基地”等劳动实践场所,花卉、果蔬等劳动产品成为文创产品的原材料,在原材料的获得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锻炼,从而获得体能方面的提升;文创产品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其劳动过程即是美的事物生成的过程。本项目能够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具有极高的综合育人功能。

创新性强 填补空白


泉州一中校园文创项目融合最新的劳动教育理念,创新性强,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趣味新潮 吸引师生


泉州一中校园文创项目符合目前流行的时尚生活理念,强调DIY过程中的个性化释放,产品美观、实用、个性化十足,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相应的需求,从而吸引广大师生的积极投入。

实操性强 易于推广



校园文创产品从设计、选材、制作、展示到使用的过程,可选择面广,在成本控制、材料获取、工具选择等方面都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有大量经费支撑的,可以在以上各维度中尝试前沿技术(如3D打印、金工模具),受经费限制的,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基于校园植物的手工制作)。另外,目前,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网商在部分加工环节方面,技术已较为成熟、价格已较为合理,可以在学生充分参与前期的设计、初期产品制作、后期产品完善和运用的前提下,将部分环节外包,从而提高项目操作的可行性。

成效·展望

泉州一中“基于‘校园文化创意’的综合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获评“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相信通过辐射示范,能够助力更多帮扶校的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以及学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的形成,为学生“五育”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