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稻田间的乡土思政课!

2025-07-11 15:48  记者 张敏 张芬 李旺/文 曾子欣/图 林瑶/剪辑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a2caf9229f9f663750360d3b59de0672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作为新时代党报教育战线新闻工作者,当前最需要的就是深入新时代的福建教育最前线,用心倾听喜怒哀乐,用情反映真实图景。


《海峡教育报》推出“教育·最福建”系列报道,派出记者深入地处我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远端的学校,在福建教育的最远处,感受那一种坚守,体会那一分热爱。


本期,《海峡教育报》记者走进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素有福建“北大门”之称的南平市浦城县。午后的阳光漫过山谷,为浦城县盘亭乡的层层稻田镀上暖色。在东风小学旁的一方田埂上,孩子们正在聆听老师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先辈如何耕读传家,山水如何孕育乡情。微风掠过稻浪,沙沙声与课堂问答交织,远处校园里,铃声正隐约传来,一堂“长”在稻田里的爱国爱乡“思政课”正在开启。



一线调研:校本里的家乡


整个盘亭乡14个自然村只有两所学校——乡镇上的中心小学和距离中心小学十分钟车程的东风小学。如今,东风小学在校生仅有104人,一年级9人,尽管如此,中心小学校长吕杨群与东风小学校长许显华仍然在教育上不松懈。


“我们想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想开发大山里的校本读物。”吕杨群向记者袒露,“提振乡土精气,梳理盘亭乡史!”这句话如同号角,将两所小学的教师、校友以及乡里的老人都聚集到一起。仅一个多月,老师们就收集到了数十篇文化典故、相关诗歌及民间传说。



吕杨群带领老师们反复核实查证,将本土特色文化、历代贤哲故事和课本相结合,编写出属于他们的乡土校本——《盘亭印象》。在吕杨群的大力倡导下,盘亭中心小学开始尝试着将《盘亭印象》纳入年段班会课程。“浮盖山巅,云蒸霞蔚;盘江溪水,迂回百折。”每节班会课前,许显华都会让学生们朗读《浮盖春晓》这首诗。



盘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既是寻根,更是筑基。许显华告诉记者:“我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自己文化的根,当他们走向外界的时候,会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精神面貌,还在生活上也十分照顾他们。


清晨,大山深处的雾气还未散尽,东风小学的校园里已经有了零零散散的身影。


“孩子一到校门口就能进去,咱们这些当家长的也更放心去工作了。”东风小学的家长告诉记者,早前学校没有实行“随到随进”,家长又赶着上早班,只能让孩子在校门口等,安全没有保障,非常不安心。



“因为这事,我和老师们都操碎了心。”许显华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他到校时,看到学生就在校门前的马路上嬉戏,来往车辆多,很容易出事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3月,这一难题终于得以解决。在全县中小学落实“随到随进”政策的部署下,许显华第一时间响应,开始执行“随到随进”政策。每天早晨,学校安排值班老师和安保人员组成服务小队,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入校后,教室里有老师带领孩子们晨读,操场上也有老师组织孩子们运动或是做游戏,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度过早间时光。



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这份对于学生的关怀与责任,在东风小学从未褪色,反而在时光里沉淀得愈发厚重。


一线人物:村小里的摆渡人


“A~A,E~E,I~I,O~O,U~U……”在三年级的教室里,杨淑云正指导着学生们的英语发音。


扎根深山25年,非英语专科出生的杨淑云却长期担任着英语教师的工作。因细心的性格和耐心的陪伴,她被学生称呼为“杨妈妈”。


1998年,杨淑云从福建省建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东风小学任教。12年后,她填补了东风小学的英语空白——近百号学生的教学任务都交到了她手上。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眼里全是迷茫。”杨淑云说,“村小英语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孩子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但孩子们是有潜力的,只要老师给点动力,就会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老师、学生一起,从零开始!半路出家的她,决心从抓好教学质量入手。在办公室里,杨淑云跟着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跟着磁带读准每个英语单词,翻着字典找准每个翻译;在课堂上,杨淑云把26个英语字母画成了可爱的图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英语句子长,她就一个一个单词分开念,由于频繁地发音,杨淑云的喉咙沙哑了起来。身边的同事都看在眼里,许显华回想当时:“是淑云老师给东风带来了琅琅的英文读书声。”


杨淑云常说:“大山里的孩子要用心去理解,用爱去教导。”学生们一提到杨淑云,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在他们的眼中,杨妈妈总是有着很多新奇招式。“我特别喜欢她的英语课,课堂氛围有趣,而且还有奖励!”


淑云老师的班上有着一份“积分表”,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可以换算成积分,积分能够换到小礼物。“一般都是文具和小零食。”杨淑云笑着说,“学生为了积分,课上一个比一个积极。”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她所教导的学生从原先仅有半数及格的成绩,到如今全员及格。“这在村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每天早上听到英语读书声,心里就格外踏实。”许显华对记者说道,“淑云老师一毕业就来到了东风,从来没离开过。我的父亲,也在盘亭乡执教了一辈子。”


许显华的父亲曾是省级优秀教师,作为土生土长的浦城人,他在盘亭乡执教了一生。“有孩子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这句话便是许显华从父亲那传承来的教育信念。许显华毕业后,放弃了在县城执教的机会,毅然回到盘亭乡。


“大山里的孩子,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许显华说,“他们很淳朴,只要培养好习惯,就一定能教好。”


于是,许显华把家访当作自己的“必修课”。他常利用周末时间,一连去好几个学生家里,平时与家长的联络也从未停过。


呵护好每一位学生,也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许显华一直在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印证着父亲的话语。


记者手记:平凡中的细腻


占地面积小,但给孩子留出了一个大操场;尽管只有百来个学生,学校仍致力于开发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东风小学负责着全乡14个自然村的部分小学生,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一项不少。


校长许显华不善言辞,却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教育天空。正式拍摄的三天前,他就在家长群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孩子们要注意仪容仪表、戴好红领巾等细节。开拍的前一晚,他再次和记者们确认拍摄计划和时间,因为他很担心天气太热,学生们会中暑。在拍摄过程中,许显华时不时询问学生:“有没有感觉头晕的?”“会不会不舒服?”……然而,这些事情在许显华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当孩子们在稻田边绘画时,许显华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没有美术课,所以孩子们没带画本和画笔,可能拿不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据了解,盘亭乡小学的体育、音乐、美术学科也确实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今年暑假,乡里将完成五位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盘亭乡小学的美育、体育教育。



“大山里的孩子陆陆续续都会离开,或是去县城上初中,或是跟着父母去外地,他们每一个都是蕴含着无限潜力的种子,将来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盘亭中心小学校长吕杨群说。



采访结束时,夕阳刚好漫过学校操场,孩子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是指向远处的方向标。福建最北的放学铃声响起,在大山里久久回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