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文明校园里的科学之光

2025-07-01 15:51  海峡教育报记者 余龙娥  来源: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作为刚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的泉州市晋光小学,始终秉持“生态、人文、和谐”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创新领域持续深耕,尤以科学教育为突破点,构筑起独具特色的育人体系。本学期,学校先后有3位中外院士、18位高校专家走进校园,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学活动,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知识盛宴,也为文明校园注入了创新发展的科学动能,让文明底色与科学精神交相辉映。


专家进校园 点亮学生科学火种


近日,学校“科学家故事星光廊”迎来一堂特别课程。“科学家故事星光廊”共展示24位泉籍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追溯着科学家们的科研历程。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让课堂变成了灵感迸发的磁场。看着欧阳钟灿院士的事迹,五年级学生回忆起欧阳院士来访时的场景说:“第一次近距离听院士讲课,才发现科学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也教会了我在学习中要不断积累,不断地学习,把握住机遇。”


众多院士和专家的到访,让晋光小学的校园仿佛变成了一座“科学殿堂”。“众多院士专家们运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案例,将复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晋光小学欧阳贽老师表示,从生态治理的宏观策略,到手机屏幕的微观构造,每一场讲座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这些分享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学生的科学梦想,也让教师对科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图为泉州市晋光小学承办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场活动。


怀揣科学梦想的学生们将灵感转化为实践,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斐然。近年来,晋光小学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成绩卓著。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500余人次,教师获奖20余人次。作为首批全国实验校,学校承办的成果展示活动吸引了省内外1000多名教育同仁观摩,50余篇媒体报道记录下科学教育的“晋光实践”。


校内多维融合 筑牢科学教育育人根基


在晋光小学,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融入学校的每一个教育环节。趣味盎然的科学课上,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奥秘;跨学科融合课中,科学与艺术、数学等学科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课间小憩时间,学生们可以通过AI体育挑战自我,感受科技与健康的结合。


▲图为泉州市晋光小学同学们在气象观测站前认真记录。


“今天天气晴,最高温33℃,最低温25℃。”每天上午,晋光小学的广播里都会出现小气象播报员的播报。本学期开始,晋光小学开设了气象课程,以夏园气象站为探索平台,设有实地观测、趣味实验、互动交流等活动。此外,学校将气象科技延伸到社团活动当中,让学生将身边的科学学以致用,每天早晨小小气象播报员们准时奔赴气象站,获取气象数据,借助校园广播这一“信息桥梁”,将天气状况传递给全校师生,形成了“用中学,学中用”的良好校园风尚。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起“课程+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8大类别20余项校本课程重磅上线,从机器人编程、3D打印到天文观测,覆盖不同兴趣维度;连续17届校园科技节、5届劳动节等品牌活动,让“人人参与、处处创新”成为校园常态。“夏园创翼科学与工程院”是学校科学教育的一大亮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天文观测等特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些课程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更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与文明校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一致。


此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邀请专家到校指导,从设施设备升级、管理制度优化、教师专业培养三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入课堂,让科学教育的根基在多维协同中不断夯实,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成长提供丰沃土壤。


智慧赋能校园 点亮科学教育新生态


“我们的古诗还会动,真是太有意境啦!”在三年级(2)班的语文课上,借助AI技术,《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被可视化——虚拟的桃花在屏幕上随风摇曳,竹林与江水相映成趣。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古诗变得可感可触,孩子们直观理解了诗人笔下的春日生机。与此同时,教室里运用AI无感采集课堂动态/师生互动、学生专注度等多维数据,自动生成课堂画像与分析报告,为课堂学习提供精准客观的支撑,助力教师洞察学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图为泉州市晋光小学老师执教“科学+场馆”项目式学习《探秘清洁能源》。


除了用数智赋能课堂教学外,晋光小学更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推动课程、教师、学生、管理的全方位变革:开发“AI+非遗”校本特色课程和跨学科学习,用数智赋能课程融合,构建全景育人新场域;构建AI赋能教师“备教学评”全链条体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跑出“加速度”;打造AI赋能“心理-体育”双维管理体系,为学生全面成长筑牢数字防护网;把AI融入校务管理,在编班排课、课后服务资源调配、家长接送智能调度等环节实现“数据驱动决策”,让教育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背景下,我们创新构建“135”数智校园战略体系。”晋光小学王琨副校长介绍,所谓的“135”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应用为王、创新引领、共享共育”三个原则,通过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智慧家校“五智支撑”,打造出兼具科技质感与人文温度的数智化育人新样态。


整合家校社资源 构建科学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科学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协同赋能。晋光小学积极构建“共建互促型”协同育人体系,整合校际、家校、馆校、院校、医校、村校、企校“七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成立家长委员会,举行家长会、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家长讲堂、家长学校讲座,密切家校联系;与洛江区马家镇永安村结对共建,开展“我在蝶村有亩田”劳动实践研学,助力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泉州市科技馆、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和鲤城区人民检察院、泉州市第三医院、福建凤竹环保有限公司、泉州师范学院等签订共建合作关系,打造开放包容、共生共荣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图为泉州市晋光小学“百校结百村”——“我在蝶村有亩田”劳动体验活动。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晋光小学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与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心小学、石狮市第九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办学共建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校际间的共同发展。与洛江区马家镇永安村的结对共建,更是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乡村振兴相结合,展现了文明校园的社会责任。


今年,随着东海南校区正式揭牌,晋光小学迈入“一校三区”总校制发展模式。晋光小学东海南校区在全省公办小学率先实行小班化教学与管理,学校通过精细化的师生配比、定制化的科学课程模块等,为科学教育的个性化实践与精准化指导注入了更强活力。“全国文明校园的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曾旭晴表示,“未来,我们将以数智慧化转型为引擎,探索‘一校三区’课程共享、师资轮岗、资源融通的新路径,让科学教育的火种燃得更旺,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晋光方案’,让文明之花在科学育人的沃土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学校供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