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39所高校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今年有大变化!

2025-04-28 16:58  郑琳琳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吴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截至目前

39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已全部发布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今年又有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强基计划

与综合评价、常规志愿冲突吗?

本期《海峡教育报·招考直通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一、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基础学科或者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愿意在这一方面长期钻研下去的这类学生更适合报考。考生当前还是要把精力放在高考上,毕竟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占85%。大家可以把强基作为高考之外的另一个通道,积极去尝试。”

二、2025年几点新变化

相较于2024年,2025年强基计划也呈现了几大变化:

✔凭单科成绩入围院校增加

单科成绩“小破格”入围是2024年新增的一项破格入围规则。2025年相比于2024年又增加了部分学校,共有10余所院校采用单科成绩小破格入围。

如: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简章规定,对于数学或物理单科满分且高考成绩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5~6倍之间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中国海洋大学今年针对报考该校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的考生,新增数学成绩加权入围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部分专业也有对高考单科成绩的破格要求,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要求数学成绩须达到145分及以上等。

✔竞赛优待缩紧

2025年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对招生对象中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破格生相关政策的调整。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在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删除了关于五大学科竞赛破格入围条件的表述,明确将招生对象聚焦于“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这表明,强基计划的人才选拔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仅保留金牌破格招生。哈工大招生简章写道: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且有志于将来从事报考专业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西安交大则要求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金牌)。

✔新增理工科专业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迎来新突破!强基计划的专业设置不再局限于基础学科,而是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倾斜。

出现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热门领域,药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也首次加入。多数学校在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说明,考生家长可仔细查看研读。

如:

●中国人民大学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和哲学专业基础上,2025年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

●厦门大学新增药学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学智能科学方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科学方向)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3个专业。


✔部分高校校考提前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将校测考核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报名成功就有资格参加校测。

此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就是如此。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过短,要做好整体规划。

三、可同时报考

问:报考强基计划,还能填报其他高考志愿吗?

答:可以,强基计划与其他高考志愿并不冲突。如果考生被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则无法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如果考生强基计划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各批次的录取。

问:已经报考了综合评价招生,还能报考强基计划吗?

同一名考生既可以报考强基计划,也可以报考综合评价招生。但是,两项招生的校考时间可能存在冲突,建议考生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提前了解院校当年具体的考核、招录相关要求,做出合理的报考计划。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