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头条资讯 > 正文

还没开学,实验室里却涌进了这群人……

2025-02-12 15:52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付丽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b93ef5ce137c6b7416984abc908f802

沉浸于数据的海洋

用热爱点亮科研之光

2月7日

记者走进福建理工大学

探寻新春奋斗者的故事

年前做到实验室关门

年后实验室开门后马上开工

“数据这边要再调试一下,回头装上涂料再测试一下……”走进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学院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智能建造教研室主任郑莲琼正和她的学生一起在“智能机器人”身边专注处理着相关数据,为接下来的喷涂实验做着准备。

大学寒假还没结束,提前回到实验室的原因,在于理工类实验必须提前做准备,不然开学上课,将“无法完成实验”。

“这里横竖都要贴,保证后期测算的准确性……”没多久,郑莲琼又出现在学校构件预制厂,指导学生对应变片进行粘贴。

“年前做到实验室关门,年后实验室开门后马上开工。”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师生们坚守科研的生动写照。

郑莲琼向记者介绍,除了为开学做准备,假期对老师而言,是申请项目、深入研究的黄金时机,教研室的师生都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投身科研。

她的团队利用假期完成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像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配、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预处理以及仿真分析等,深入开展工程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研究,尽可能将前期工作做足,保障开学后试验能顺利进行。

谈及学生们的表现,郑莲琼满是赞许:“研究生们在实验室工作时,认真刻苦,无论是机器人调试还是材料试验,面对艰苦环境都积极应对,展现出强烈的钻研精神。遇到问题时,他们能积极思考、及时反馈并调整。”

新春之际,同学们还将心声化作春联,张贴在工作室门上,共同期许在学术研究及科研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为科研之路增添一抹温暖而美好的色彩。

潜心科研与教学

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寒假坚守在实验室,只是郑莲琼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博士毕业到校任教,郑莲琼已在福建理工大学度过了16个春秋。

“刚到学校时,我是学院施工教研室里最年轻的教师,这个纪录保持了十多年,如今在智能建造专业教师队伍里年龄排行第二了。”回首任教岁月,郑莲琼感慨万千。如今她已是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及智能建造教研室主任,今年2月,刚刚获评“闽江学者”。

“在土木工程领域,男生确实占多数,但女老师也不少。从事技术性研究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样可以为行业发展发光发热。”郑莲琼表示,从结构力学性能起步,逐步拓展至施工领域,再到当下的智能化施工,她的课题研究方向始终紧密贴合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行业需求。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全预制装配耗能减震韧性结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震损后可修复的全预制装配式耗能减震韧性结构体系及其结构失效控制策略,成功实现了结构塑性可控、耗能减震、高效连接以及快速修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与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建立了新型装配式结构节点的创新连接构造、性能化设计方法,以及覆盖建造全过程的智能管控体系,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潜心科研的同时,郑莲琼在教学工作中也亲力亲为。“如果只是讲理论,任何一个好学生都能站在讲台上。但要是拥有实际工程经验,就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郑莲琼认为,讲好工程相关课程,必须将实际工程经验融入教学。为此,她主动与施工单位交流合作,凭借专业能力,吸引企业主动联系探讨课题,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为了打造更优质的施工课程,她参与课程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实验室建设,全方位保障学生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她和团队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契合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近年来,她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在教学中注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把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课堂。

凭借专业的教学成果,她与团队共同完成的《数智引领·学科融通·校企共治:土木工程专业改革的福工模式》在2024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

福工大师生用坚守诠释责任

用奋斗追逐梦想

他们的故事

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科研

为梦想勇往直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