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内外兼修” 看重庆科技学院如何激发“双创”新动能

2023-06-10 00:26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走进位于科学城的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迎接来宾的是温馨的咖啡厅、宽敞大气的路演大厅、雅致的会客厅……走进重庆科技学院,氛围感十足的众创空间给一众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image001
众创空间外景
image003
众创空间咖啡吧
image005
众创空间会客厅

在这里,培育出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规上企业;入孵企业获投融资金额超4600万元,孵化产值过亿。初步形成了一条持股孵化创新链、三个转化成果转化模式和“五有”产出服务的“一三五”孵化模式。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内外兼修,先后获得了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点燃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引擎”。

向内用功 以“双创”优势谱人才新篇

重庆科技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专创结合,促进教学模式变革;以需求为导向,健全双创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双创教学方法;以产出为导向,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双创”优势谱人才新篇。

学校深入落实OBE工程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建成1个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中心,打造了《创新创业基础》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2门专创融合必修课程,开设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管理实务》《创新方法》《产品创新开发实践》等4门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教学中,将来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案例或项目、与双创相关的案例或项目融入教学大纲,将科研成果和复杂工程问题纳入教学内容,强化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分类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投入资源,广泛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15年,学校投资1000万元,划拨2340平方米建成众创空间,并设立众创空间建设办公室。众创空间以1000万元种子基金,聘请了中国十大孵化机构——“创客邦”和科炬企业孵化器等第三方运营机构,为创业师生的企业(项目)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2022年,学校众创空间再升级,增加16000平方米场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师生创业需求。创建以来,众创空间已先后获得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18项资质,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孵化贡献奖、成渝双城十大特色创孵载体等荣誉。

image007
学校老师创办的企业获得“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image009
创业项目辅导

向外拓展 以“聚合”产生“聚变”效应

除了不断修炼内功外,在寻求对外资源对接上,重庆科技学院同样表现出彩,形成了以“聚合”到“聚变”的强大势能。

具体来说,首先是在双创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建立起双创教育校内外专兼职导师库,实现了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才的“双职双挂”,形成了企业专家来校联合授课制度,强化了双创教师培养培训。近两年,已有35家企业近百名专家与学校教师合作开设107门课程,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兼职导师327名。同时,每年投入500万元,实施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经历、学生工作经历和海外研修经历等“三种经历”计划,“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超过50%。

image011
校内外专家研讨会

其次,在校企共建双创平台上谋发展。目前,学校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24个,校企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训实践基地4个,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创业培训实践和孵化服务。此外,学校还与璧山区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由璧山高新区提供13000平米场地、3000万元装修及运营补贴,创建科创加速器,助力学校服务支持地方科技创新。

同时,内外兼顾,构建起了“学练研赛创”实践模式,实施“万千百十”双创育人工程,实现“一专一赛”“一生一赛”全覆盖,确保每位学生至少完整参与一项创新实践训练项目。

image013
学生获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金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而作为全国应用型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科历来重视“双创”生态营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对此,重庆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以更大力度扶持学生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帮助他们实现目标和梦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