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重庆理工大学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2023-05-24 23:53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 重庆理工大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学校党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持续打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取得丰硕成果。现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优秀人才300余人,其中,国家杰青、人文社科类国家级人才、“青”字号国家级人才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作为一所传统工科优势高校,重庆理工大学如何在新工科、以及一流本科建设中,构建人才“引、育、用、留”链条体系?5月23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理工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坚持党管人才 为“高层次的人才”发展服好务 学校党委在《关于“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建校百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建校100周年即2040年,把重庆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需要更多“大师”成就、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支撑。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表示,要强化“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导向;要强化“全员人才观”,汇聚人才工作磅礴力量;要强化“全过程人才观”,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其中,对于强化“科学人才观”,实施士继英才培育计划,揭榜挂帅,赛马比拼,以目标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构建重庆理工大学人才梯度,绘制士继英才人才图谱,制定人才成长路径,为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对于强化“全员人才观”,在“人才二十条”的第四条中,学校精准施策,设立专项奖励,用以表彰在学校人才引育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励教学科研队伍、干部职员队伍、辅导员队伍等共同形成学校事业发展合力。对于强化“全过程人才观”,在“人才20条”的16条、19条中,学校提出党政领导干部要联系关心人才,当好后勤部长。一是校领导“一对一”服务联系高层次人才,让每一位高层次人才都成为一个“人才特区”;二是实行校、院、系、职能部门“多对一”关心青年博士,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帮扶青年博士。 人才引进“再发力” 营造引进、重用、成就人才浓厚氛围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重庆理工大学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营造引进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 实施学科对接产业计划,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以信任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制度,淡化人才以往的论文、奖励、职称、称号等,不拘一格广纳四海英才。配套打出特殊学科特殊政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吸引人才的组合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依托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重庆理工大学为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量身打造事业发展平台。学校关注科技创新人才主力军,瞄准汽车、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前沿人才,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近年来已先后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郭孔辉、胡正寰、张玉利、刘星等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加盟,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300多名。 大力扶持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 在引进“高精尖”人才的同时,重庆理工大学始终把青年教师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遗余力支持青年教师“挑大梁”“当主角”。 实施青蓝结对传帮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加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确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团队”,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帮助其凝练研究方向,练好基本功,抱团取暖。同时还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组建团队,鼓励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学科交叉团队以及产教融合团队,对实施效果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 开通青年教师立项绿色通道,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项目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在对外推荐教学、科研类项目及人才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青年人才。支持青年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师到地方政府、企业顶岗锻炼,给予专项补贴,引导青年人才走进工厂、走进产业园、走进企业,开拓其专业视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架设“人才成长桥”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体系 重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重庆理工大学通过实施“金字塔式”培优资助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体系,造就了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 立足人才成长规律,重庆理工大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才,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助教培训工程、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海外进修培训工程等。每年选派不低于20%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实现全体教师在一个周期之内实现100%的轮训,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某种方式实现知识更新,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国际学术组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内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担任学术职务。 优化整合人才培育计划,健全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较大培养潜力的人才中,择优遴选,并培养造就一批批教学科研梯队人才。对入选人才,设立“专家工作室”,采取一人一策、目标导向、结果考核的方式,通过重点帮扶,精准培育,帮助各类人才尽快入选国家和重庆市重点人才项目。 2020年,重庆理工大学实现人文社科类国家级人才和“青”字号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小康成为该校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重庆地区除重庆大学外,当年唯一拥有杰青项目的高校。据统计,重庆理工大学已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近300人次。 设好“后勤部” 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重庆理工大学不断探索、完善激励政策,主动适应人才对考核评价和服务需求结构的转变,持续深化考核评价改革,持续升级人才服务举措,做到让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心、发展更安心”。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才个性发展,实行人才多元考核。对新进博士、57岁以上老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教师,建立各有侧重、与岗位职责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对取得重要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免考核。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教职工的“全口径”业绩登记制度及团队考核制度等。 协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效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上下协同、互相联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校领导、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的工作制度,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更好更快发展。在学院设置科研财务助理岗,协助教师管理经费,处理科研财务中的事务性工作,将教师从繁琐的财务事务中解放出来,全心全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产出更多的成果。 康骞表示,面向未来,重庆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探索高校引才用才新路径,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成一支符合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阶段性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