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校长访谈 > 正文

厦门市音乐学校谭筱英:和美之音,让每个生命都闪亮!

2023-01-07 19:34  罗菊熙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校长名片


谭筱英,厦门市音乐学校(厦门大学附属音乐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福建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厦门市专家型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百佳美育校长、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厦门市音乐学校诞生于有“音乐之乡”“钢琴之岛”之美誉的鼓浪屿,办学近30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学校以“和美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素质引领和特色立校,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开创了一条音乐专业与文化教育优质发展的办学之路。

“在音乐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奏出的不同声音和合,构成美妙、和谐的交响乐。之所以构成和声,是因为各种乐器所演奏的声音的协调,七音和而成美声,‘和’产生了‘美’,‘美’蕴涵着‘和’,和美相生,共同构成了办学的价值追求。”近日,谭筱英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从自己最熟悉的音乐切入,介绍“和美教育”办学理念。

“和美教育”的核心是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和谐施教,以和聚力,以美立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校园里每一个生命都能向上向善向美地生长,都能得到主动健康、多元全面的发展,培养有特长、会审美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厦门市音乐学校鼓浪屿校区

“和美教育”主旋律的引领下,学校向着至美至善的目标大步迈进。近年来,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音乐、文化比赛中荣获上千个奖项。学校先后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福建省文明学校四连冠、省文明校园、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厦门市教师发展示范校、厦门市国家课程校本化示范初中、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近日,谭筱英校长应邀在福建省教育厅和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基础教育高端论坛上作了题为《让美落地 让育归心》的演讲,获得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许和好评。

让每个生命都闪亮

谭筱英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年,对“美”有着独特的解读,她认为,“‘美’是教育的本质,亦是教育的追求。音乐教育为音校的办学特色,音乐教育为美育,故‘美’是学校办学的必然追求。”

近年来,学校围绕这一“美”的追求,从德育、课程、课堂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力,努力完成对每个生命的包容和托举,让校园里的每个孩子都散发生命的清香,让每个生命都闪亮!

以美育德,践行以爱为基调、以美来助力、以善为根本的“和煦”德育,让孩子的精神得到滋养,沐浴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以美导学,构建了包含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项目化、地方课程本土化、专业课程个性化的“和乐”课程,让学生得到更多元发展。

以美启智,追寻尊重个性、激发潜能、合作共进、成就彼此,展示不同学科之美,善用信息技术资源,着眼学生素养提升的“和畅”课堂。

以美怡情,缔造“和韵”音乐会文化,使之润物无声,融入师生的精神深处。

2022年12月2日,厦门市音乐学校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因为疫情防控,原定12.4举行的汪倩雯老师小提琴师生音乐会改为线上直播形式。这是该校“冬之情”校庆系列音乐会的活动之一。每年,学校举办班级年级音乐会、师生音乐会、校友音乐会、新年音乐会、主题音乐会等近百场。

学生开展鼓浪屿快闪活动

谭筱英校长这样动情描述音乐会的魅力:

她是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习奏、考评都以音乐会呈现,师生音乐会是最平常的教学实践活动。

她是一种礼仪。每一位音校学生,入学后必接受的台上和台下的音乐会礼仪学习。

她更是一份情感表达。每当节庆、迎新生或重要客人来访,用她表达师生的欢庆和喜悦之情;每当毕业季或欢送退休教师,她是最好的情感表白和纪念。

教育因女性而美丽

教师队伍中女性占多数,如何发挥女教师的作用,让她们发自内心深处的传承文明、教育后代的美好情感,在学校得以升华和燃放,进而嬗变为充满活力的激情和用之不竭的智慧?对此,女校长自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女校长也是从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了解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母爱使她们更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在担任校长一职后,谭筱英就此作了一番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音乐素养组的女教师们

学校音乐厅

学校犹如贝壳,师生就是壳内的珍珠。教师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尤其是增加延时服务以来,温馨舒心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来到厦门市音乐学校后,谭筱英校长大刀阔斧优化校园环境,让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美如花园。雅致的音乐图书馆、音乐餐厅、音乐休闲步道、工会活动室和健身房等都是女教师们放松休息的好去处。学校母婴室贴心舒适,被评为2022年厦门市“示范母婴室”。

生命要闪亮,更要激发内生的动力。学校加强专业研修,助力女教师获省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荣誉(学校多次获评厦门市教师技能赛先进集体),让女教师“强”起来;激励创新创造,如开展“小讲台有大智慧的教育故事”活动,让女教师“亮”起来;营造艺术化生活,如给教工开设艺术讲座和沙龙、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等实用技能课程,暑假开设“华心悦”幸福教师工作坊,定制春夏秋冬四季校服、拍艺术工作照,开展插花、巧系丝巾和美妆学习等活动,让女教师“美”起来,内外兼修,品味高雅。

作为女校长,谭筱英更加能感同身受女性在职场中的不易。对有志于走上领导岗位的后辈女教师,谭筱英校长倡导在学校提出的“灯塔精神”:首先,要有灯塔的引领,灯塔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要讲政治、跟党走;其次,要成为照亮他人的灯塔,要讲贡献、肯担当;再次,要成为自己的灯塔,心怀敞亮又焕发光亮,明亮而不耀眼,努力而不刻意。

贺绿汀音乐广场

名校长培训过程中,谭筱英校长接触到不少女校长,从赵桂霞、戚雪晴等优秀女校长身上,她学习到的不仅是一些管理方法,还有她们的教育情怀和对学校的文化引领。

学习归来,谭筱英校长对学校的文化和特色更加自信。她说:“愿自己的努力,让女同胞们以无穷的乐趣与创造在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上诠释生命的完美涵义,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园和教师幸福的家园。”

学习永远在路上

当然,女性视角只是谭筱英校长关注的一部分,放眼教育大背景,她围绕“美”的宗旨,向记者谈起此行的心得与思考。

“学习的世界,是最美的世界。”在名校长的培训过程中,谭筱英校长获得了智慧的提升和精神的愉悦。一方面,集中理论学习、教育考察、交流研讨、跟岗培训、课题研究、名著阅读等活动,丰富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充实着校长们的教育生活,让他们深觉不虚此行。另一方面,专家讲座的质量普遍很高,让校长们看到了中国当代学者的良知、正义、信念、责任和优秀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帮助校长们打开了看待问题的视角。可贵的是,专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批判上,而是将思考引向深入,进而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现代学校教育问题的策略,让校长们深受触动和启迪。

“各美其美,学习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课堂之外的各项共同体活动中,谭筱英校长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和情感的愉悦。中学名校长班39人加上导师组和管理团队就是一个精英学习共同体。每次讲座都由一位学员主持,介绍自己的学校和学习心得,让彼此更了解;交流研讨活动让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充分研讨,进一步加深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实地考察,深入到小组成员的学校,全方位感受校长的办学思想如何实践;微信里,导师时常传送文章、资讯都是学习的好素材,让校长们在碎片时间里也能注入“精神养分”。

经过名校长培养工程,谭筱英校长不断凝聚思考、成长进步,对名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名校长首先是“民”校长。一是坚持人民立场。办学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坚持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现实,树立平等的教育观,爱的雨露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全心全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三是坚持教师立场。不把“校长”当“官”做,投身教育现场和教学一线,始终和教师站在一起,以谋求教师的职业幸福为己任。

名校长应该是“明”校长。一是做明白的教育。即做正确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知道教育应该坚持什么,知道哪些是对学生的成长最为重要的。不浮夸不造作,不被功利迷惑不被政绩裹挟,不畏权威不随波逐流。二是做明智的教育。有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清晰、系统、合乎学校实际。有领导智慧,能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在变革中追求学校品质更加卓越。三是做明亮的教育。校长自身要心怀敞亮,焕发光亮,充满激情和斗志,即使面对不是特别理想的教育环境,也能带领师生努力追寻“明亮那方”。

名校长必须是“实至名归”的校长。名校长不是评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一是有担当精神,充满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有敢拼会赢的精神,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三是开放和共享意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作用,无私帮助教育同仁携手共进,开创教育美好未来!

名校长培训工程已结束,但学习永远在路上。经由这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提升,谭筱英校长将带领学校团队走向怎样的“和美”未来?

“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做精做强做优特色教育;要坚持文化与音乐同步优质发展;要面向新高考,重构文化、音乐专业等课程;要完善多元化办学的体制机制,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谈起学校的发展蓝图,谭筱英校长眼里绽放美丽而灼热的光芒,“我们要带上初心、真心与爱心再出发,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让教育生动,让生命绽放,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成就生命之美!”

厦门市音乐学校五通校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