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校长访谈 > 正文

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蒋艳秋:习惯奠基,博闻智创

2022-11-15 14:57  林晓婷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校长名片


蒋艳秋,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福建省学科骨干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后备人选,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市首届卓越型教师培养对象,湖里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共湖里区委教育工委讲师团成员。曾获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授课、说课一等奖,福建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厦门市第一届和第二届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谈到参加“十三五八闽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题培训的感受,蒋艳秋这样说道:“我有幸参加培训,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名校学习,得从良师,得结益友,受益匪浅。”她告诉记者,在任职副校长期间,她更多的是一个执行者,注重的是把握细节,告诉自己要做到事前有计划,计划要周密,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但是转变身份后,她明白如果还只是抓细枝末节是无法管理好一所学校的,职责应该有所变化。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最早抬头看天的那个人,因而要做学校发展观念的引领者,发展方向的导引者,发展路线的设计者,用远大的眼光引领学校。到了现在,蒋艳秋还是时常提醒自己要多积累经验,守正创新,要有用情干事的教育智慧、用爱育人的教育思想、用章理事的管理原则,用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自2020年秋季开办以来,在蒋艳秋的带领下,全校师生锐意进取,奋发图强。2021年,学校荣获“厦门市五一先锋号”“厦门市无烟校园”“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湖里区文明校园”等称号。

校园毗邻拥有千年历史的龙湫亭,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龙湫亭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校园建设不断与龙湫亭文化融合,继承和发扬其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和“习惯奠基,博闻智创”的办学理念,力求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营造一个快乐文明、多元发展、健康人格的校园生态圈,滋养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今天,让我们走进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从四个层面深入领略这所“年龄尚小”的学校在蒋艳秋的引领下所呈现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办学特色。

习惯奠基

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

访谈中,蒋艳秋说到让她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幕:“那天我复习法律部分知识点: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我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乐于判断各种案例,且对于案例中所出现的违法行为都‘义愤填膺’地给予谴责。下课铃响,我满意地进行总结准备下课。突然,两名学生因桌椅板凳过于拥挤而发生摩擦,原来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没想到,两名学生竟然就此漫骂开来,甚至要大打出手。刚刚才学过的知识‘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浑然抛之脑后,课上课下判若两人。为什么刚刚学过的知识,学生下课后就马上反其道而行呢?我想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我们时常会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核心素养的养成。”

“现在都在谈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而是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可以促进学习进步的。”蒋艳秋说,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注重习惯培养,将德育工作落于实处,精于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设置了个人自我管理积分榜,通过学生志愿者的观察评比给分,刺激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课堂表现、食堂午餐、午休、课间活动等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管理。升旗仪式、各类学生表演活动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主持、自行组织。

博闻智创

营造善学善思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重博闻,重创新,但是谈何容易,要行千里路,才能够从社会汲取知识,眼界高了广了,才能够自己去思考,有智慧性地创造自己的东西。”蒋艳秋对于如何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智创”意识有自己的思考。

学生可塑性强,所以在学科教学方面不能千人一面,而要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作为一所新办校,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推进项目学习。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利用家校社一体化建设,完成课后综合实践作业。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调动社区及家长力量,小学低学段完成“观察绿豆”作业,小学中高学段完成“绿豆变豆芽”实践作业,中学完成“卖豆芽”实践活动。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寻找学生学习兴趣点,发现自我潜能。

在此基础上,学校搭建平台,探索课程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形式。如设置文创小组,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社团活动,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校园风景、风采、青春记忆为主题,将评比出的美术优秀作业设计成为日常可以使用的学习用品,开发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精美物品,将所学知识回归到解决现实生活的真问题,同时这些物品又反过来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深层次探索学习奥秘的乐趣。再由学生自己提出企划方案,自主与商家商谈,挑出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最适合的方案递交给学校,最后制作成肉眼可见的实物。此外,学生可在学校广播站、电视报道推广产品,自主撰稿、自主播音、自主制作,学习媒体宣传技巧,拓宽知识面。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从“博闻”到“智创”,懂得要学好知识,真正走出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劳动教育

立足学生自身的发展

“劳动教育需要从孩子的自身发展出发,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是有阶梯性的。”蒋艳秋说,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推行“在校学、回家用、善奉献”的劳动育人模式,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设定从易到难、由简而繁的劳动任务,让学生逐步掌握劳动技能,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除了关注劳动育人模式的落地生根外,还从时间设定与资源开发上加以保障。劳动技能老师结合每周一节的劳动课与德育实践,手把手指导学生劳动技能,让劳动成为学生的日常。在资源开发上,多渠道落实课程建设:一是通过假日小队活动,开展“传统节日里的劳动实践”“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社区行”等主题活动,让劳动育人的校外实践更有指向性;二是借助共建单位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如与“国贸研学”形成共建单位,组织学生前往竹坝参与拔花生、收割水稻、搭设帐篷、犁田等劳动实践;三是结合街道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劳动教育的落实。

学校还主张综合学科大融合开发特色课程,例如围绕环保大主题开发系列活动——将学校的厨余垃圾做成酵素;将酵素做成培育花的“活力保”营养液,添加水稀化用来浇灌学校植被;做成酵素手工皂用于学校楼层洗手间,供全校师生日常清洁使用……学生以自己酿造的酵素为荣,称为万能酵素环保产品。

“我想做的劳动基地可能不止是农耕劳作,记得之前参观过一所学校,结合风能、太阳能等现代化智慧灌溉系统进行劳动教学,使学生真正去思考如何提高生产力,我可能会做这样的尝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根据实际,提升动手能力,通过思考,提高效率,蒋艳秋一直在找寻适合学校发展的劳动教育创新模式。

智慧校园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蒋艳秋十分注重“智慧校园”建设,在她的领导和师生们的不断努力下,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以“一平台+多应用+三服务”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利用“AI人脸识别+微信推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评价”等方面,建立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应用和评价系统,贯穿于学校德育、教学、科研、管理与家校服务等各环节,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所谓“一平台”,即: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宇客云平台,为教育教学管理及家庭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撑服务。“多应用”指在云平台上实现多功能的、无纸化的、随时随地的一键办公应用。“三服务”面向的是为学校政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家校社共建管理提供服务。

教师可利用该平台关注班级评比、家访登记、刷脸门禁考勤等,快速解决日常事宜,能有更紧密的家校互通机制,让家校沟通更轻松;学生可实现考勤、请假、劳动、评价等智能管理,通过平台自主选课、刷脸用餐、刷脸测温,拥有完整的成长档案和分析报告,实现直观的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家长可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关注学生进校离校及异常情况的实时推送,掌握学生档案综合记录,实现家校沟通无缝对接;校园管理中,德育和教务数据互通,在统一平台上进行管理,通过五育积分、均衡分班、成绩分析等更科学地支持管理决策。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性打造五育积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随时随地可加分,记录学生校内外日常行为、点滴进步、成长足迹,无缝融入日常教学,及时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

一个日常礼貌的问好、一次课堂积极的发言、一份课后认真的作业、一手漂亮的书法、一次校外志愿服务、一场才艺表演……都有可能随时随地获得积分。一周下来,学生只要认真自觉学习,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就能获得兑换“盲盒”的基本分。五育积分系统打破了只有老师评价学生的局限,实现“家校社”三位一体立体评价。

“薄弱无力的纸经特殊工艺加工后,足以支撑比自身重几十倍的厚厚的书本。校长们其实也一样,在管理时可以适当隐藏‘刚性’,跟‘纸’一样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校园管理,做到心怀天下却轻鸿,无语柔情动苍穹。”相信在蒋艳秋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育实践下,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将不断发展,成为环境美好、质量一流、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