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中学陈黎芬:以爱为底色,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的教育摆渡人
2022-11-11 12:03 林晓婷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校长名片 陈黎芬,曾任福州第十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福州第十中学党委书记。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福州市初中化学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福建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校负责人,晋安区教学名师、晋安区首届领航校长、晋安区中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努力攀登高峰 收获累累硕果 福州第十中学(以下简称“福州十中”)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坐落于福州市晋安区东门岳峰,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私立榕西中学和1947年创办的私立国粹中学,1950年与福州私立国粹中学合并,成立福州私立光明中学,1952年改为公办,更名为福建省福州第十中学,2012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立为省二级达标高中。 2019年,陈黎芬就任福州十中校长兼党委副书记,2022年8月,被任命为学校党委书记。在福州十中的这些年,陈黎芬创新管理模式,明确办学定位,不断深化“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创新“生命教育”办学特色,构建了“立德、健体、笃学、躬行”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在陈黎芬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屡创佳绩,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学校”“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福建省平安校园”“福建省家庭教育特色学校”“福州市文明校园”“晋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2年7月学校创办了由福州市委组织部、福州市人才集团全力打造的“榕博”人才主题教育品牌学校——“福州市晋安榕博中学”,并加挂“福州十中(东山校区)”校牌,同时成立福州市晋安榕博教育集团。作为集团龙头学校,正在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推进集团小学部“五四学制”改革,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作为人民教师,都要勇于钻研、勇于探讨、勇于创新,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和激情,向本学科领域的名师们看齐。”陈黎芬说。从教32年来,她就是这样一位努力攀登化学学科领域高峰、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保持教育热忱的人民教师,在学校优质发展的同时,她的个人教育实践也硕果累累。一直以来,她将课题研究成果践行于课堂,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并撰写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与实施——以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鉴别为例》等教学论文10多篇,开设省市级公开课20多节、在省内外教师研训活动中开设讲座20多场。2020年12月,她被确定为福建省基础教育初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校培育单位负责人,主持开展《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2022年她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视域下情境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福州十中全体教职员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革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教法、新经验、新路子,办精品教育,育栋梁学生。”陈黎芬坚定地说。 践行“生命教育” 推动特色发展 “如果说,教育是摆渡,那么教育工作者便应当是有教育信仰有情怀的摆渡人。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陈黎芬告诉记者,在名校长培养班学习之后,她进一步树立了终身学习指导学校工作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三年的专业培养,加强了陈黎芬对学校工作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为此,她丰富并凝练了“生命教育”办学思想的内涵,主张“以生命治学 为生命立教”,共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直以来,福州十中立足于人的教育,在成绩技能之外,“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所以,学校把“构建生命教育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努力创建“生命教育”新优质学校。 构建“生命教育”课程,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抓手,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实施体系。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强者”这一目标,通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实践探索,融合校本特色课程,以凸显生命教育办学特色为主线,践行校训为主导,构建 “立德、健体、笃学、躬行”四大板块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内涵独特、成效显著的育人模式。 打造“生命教育”特色文化,践行五育并举。福州十中通过五项举措展开探索与实践——建设诚信校园。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参加“诚信生活”签名活动,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我身边的诚信模范”故事宣讲、“诚信主题”征文比赛和手抄报创作比赛以及“诚信之星”评选活动等。强化学生诚信意识,自觉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体会生命因诚信而精彩。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强调“书为人用”。每年新生入学均组织开设“图书情报基础知识”“如何利用图书馆”“文献检索”等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细品型”阅读指导;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古诗积累大赛、读书知识竞赛、“好书伴我成长”、“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系列征文、读书手抄报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示、广播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心得会、名著品读会、书画展、书评、剪报等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书籍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生命成长的精神力量,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创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的表现,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学校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十中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始终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如本年度举行的班徽网络评比大赛,吸引了41万余人关注,近18万人参与投票,每名学生都在积极实践班徽的精神内涵和班级目标。充盈体育活力。开展丰富多彩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实现体育教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注重美育熏陶。学校所在地是传统花灯、寿山石雕刻、西园软木画、象园木雕等四大国家级别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学校开设非遗讲堂,通过授课、交流、现场展示互动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与当地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建设美术工作坊,开设寿山石工坊,丰富和完善艺术教育内容,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创新劳动教育 迸发生命活力 “劳动教育是习惯养成,也是一种生命教育,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陈黎芬介绍道,为此,福州十中通过三条路径创新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引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路径一:立德树人为本,营造劳育环境。学校认真完善顶层设计,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强化师资力量。配备有劳动教育课专任教师,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外部专家、劳动模范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开展能力培训,提升劳动教育师资水平。建立劳动实践场地。配备劳动技能学习教室,结合校园环境卫生、新校区建设等,形成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与共建社区、村镇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场所。深入开展教科研。学校德育处、教育处、年段及班主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根植劳动实践,滋育生命教育”入选“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成功申报市级德育课题“中学劳动教育的体系研究与创新实践”,在福州市第二届“‘劳动最光荣’多校联办劳动教育优秀项目评选活动暨福建省、福州市张群林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室省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路径二:强体增智育美,构建劳育体系。学校探索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体系。完善课程教学。编制劳育课程设置方案,依托综合实践课程和班会课,确保每周劳动教育课不少于1课时。结合学情研发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管理方案,向学生推荐优秀劳动教育阅读书目,形成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倡导参加家庭劳动。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向家长、长辈学习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堂知识应用于衣物洗涤、食材搭配和物品收纳、卫生消杀等活动中。各班级不定时开展“谁的校服更靓”“谁的球鞋更干净”“展示学习桌面”“寝室卫生比赛”等活动。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按照班级明确划分校园清洁区域,落实个人责任制和班级承包制,每天有专人负责“一日二清”并及时保洁。每月开展一次全校大扫除。由年段卫生督导组每日检查,德育处每周抽查。外出研学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文化场馆、企业、乡村、联建高校等地参观研学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观摩企业生产,与企业技师对话交流,尝试参与简单劳动;深入乡村校园劳动基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感受田园风光,向农民学习农耕知识,体会劳动的喜悦和辛苦。 路径三:提升劳动素养,深化劳育评价。开展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践行和坚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意识。实施综合评价。健全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将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劳动态度、劳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为依据,明确考核目标、指标和量化细则,考核学生的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和实际劳动技能。在评价频次方面,采取即时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评价主体方面,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同伴、家长和社区、服务对象评价为辅。加强结果应用。辅导学生如实记录参加劳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作品、成果,纳入劳动素养评价档案,作为评优依据。定期组织劳动素养监测,指导学生反思并不断改进。每学段结束,根据教育目标,兼顾必修课学习情况和课外劳动实践结果,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综合评定。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参考,使之在生命教育、生涯教育和学生个人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努力践行‘生命教育’办学思想,让每一位学生认知生命的价值,获得全面地、真实地发展,始终是福州十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努力方向。”陈黎芬说。 (图片由学校提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