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三人好友团初中同班,高中均提前被清北录取

2021-11-19 20:47   来源:  责任编辑:王晓瑜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

清华大学

2022年丘成桐数学科学

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批次测试结果已公布

共录取50人左右

其中,福建两名学生入选

均为来自福州的高二学子——

福建师大附中的蔡子悦

福州三中的林星羽

他们将被清华大学

求真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本硕博连读 

蔡子悦同学与指导教练沈春林老师 

福州三中郑文祺老师和林星羽(中) 

太厉害了

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学霸”秘诀

据记者了解,蔡子悦是福建师大附中继金惟楚、丘瑞岑、卢均鹏等同学被清北提前录取后,数竞选手又一次提前进入顶尖高校;而福州三中高二(10)班(钱学森班)学生林星羽,则和卢均鹏、蔡子悦同为福州延安中学2020届初三(16)班同学。

三人初中同班,高中分别上了师大附中和三中,大学都提前被清北录取。这是什么神仙“学霸”好友团?对于学习(尤其是正处于关键阶段的初三学生),他们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

01

重视学习心态和专注度培养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学生卢均鹏在2020年第36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高一)。

福建师大附中卢均鹏

“我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小学时从科普读物和奥数书中获取了不少知识,也拿过一些小奖。升入初中我逐渐进入更为系统的学习,也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同伴,大家在一起相互探讨问题、切磋技艺。”卢均鹏介绍,有一段时间他遇到了瓶颈期,发现自己没法提升实力,就想放弃数学竞赛,多亏了家人的耐心引导,附中老师的答疑解惑,增强了自信,才找回状态,重新投入到竞赛学习中。

“越努力越幸运。”卢均鹏认为,只有努力才能增加幸运与自身命运结合的位点,学习瓶颈的突破离不开厚积薄发,状态的良好离不开心态的不断调整,考试心态和专注度非常重要。

卢均鹏建议,初三的数学覆盖面广、学习难度较大。大家要稳住心态,对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且系统地复习,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02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学生蔡子悦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大家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应当只是知识,更应当学会的是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可以适当拓展,提前学习,参加相关的竞赛训练,拓宽视野,增强学习能力。

福建师大附中蔡子悦

对正在就读的学子,蔡子悦表示,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学习规划,都能学有所成!

03

保持热爱,持之以恒

林星羽目前是福州三中钱学森班高二学生,初中就读于延安中学,小学就读于林则徐小学。2020年4月,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还是初三学生的林星羽就成功晋级决赛,而他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该项赛事有世界70多个国家的5万多名选手报名,包括哈佛、剑桥、麻省理工、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同学,林星羽也因此被称为“最牛初三生”。

福州三中林星羽

林星羽告诉记者,前几天刚与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签署协议,按照“3+2+3”模式进行八年制贯通培养。“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是对我多年不懈努力的肯定,也是向更高更远目标发起冲刺的起跑线。”

据林星羽介绍,小学五年级意外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让从小痴迷数学的他找到了通往数学殿堂的方向。此后便开始了不停地参加奥数课程自学、培训和比赛,慢慢地走上一条数学竞赛之路。

“只有对数学的真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走到最后。因为真爱,从初一开始,我坚持每周最少要用35个小时的时间学数学。这几年除了自学完几十本奥赛书籍,还有各种名师的线上线下培训。每个课间、中午,周末、寒暑假都用上了,高强度的忙碌与付出虽然辛苦,但我乐此不疲。”他说。

因为真爱,从初二到高一,林星羽闲暇时自学了大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分析、抽象代数等知识,将其作为数学竞赛之外的拓展训练,也是非常惬意的事。“多年的付出,我的数学水平有所提升,也收获很多荣誉和鼓励,看到了与数学为伴、通往梦想的道路。数学让我很快乐!”

福建师大附中数学竞赛工作室领衔总教练沈春林老师对卢均鹏、蔡子悦赞不绝口:“他们思想专注,不畏困难,能够坚持不懈地钻研。这种精神,是师大附中优良办学传统的体现,值得所有同学学习。”

据沈老师介绍,师大附中数学竞赛工作室坚持创造优良的学术环境育人,为不同层次的竞赛同学提供书籍、视频、交流等各类竞赛资源。学校关注每一个竞赛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智力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参考书目。在慢慢长途和艰辛跋涉中给学生以温情和关爱,鼓励与呵护,赋生活以情趣,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身心成长环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