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心铸师魂
2020-09-10 10:56 林晓婷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截至2019年,福州市共向宁夏派出18批230名教师,每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以李丹等教师为代表的支教先进群体以浓浓师爱诠释了高尚的师德和人生价值。今年7月初,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教师节来临之际,福州市教育局联合海峡教育报社聚焦“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的福州教育人”,将连续推出代表教师李丹、陈莹、刘岷晶、罗彬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本期为第一篇。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的 福州教育人系列报道① 李丹:丹心铸师魂 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的 一名福州教育人 李丹,用永远停留在27岁的青春 和温暖的情怀 深刻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 高尚师德和人生价值 ▲宁夏卫视报道:李丹老师支教宁夏,竭力资助山区孩子。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大学时期的李丹 青春有很多选择,14年前,对于新老师李丹来说,以大山作为青春底色,热心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在她27岁的短暂生命里,热血和梦想赋予了青春更丰盛的意义。 ▲李丹支教时的上课画面 “我用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成为宁夏娃们的历史老师,告诉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和大山外的世界。”李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时间回溯到2006年8月,这一年,在福州第十八中学任教刚满两年的李丹瞒着父母报名支教,追随闽宁对口扶贫的队伍来到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第二中学,成为该校一名历史教师,教授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李丹生前与父亲李圣康的合影 “她偷偷地瞒着我报了名。直到支教手续办妥,队伍准备出发,我才得知这件事。”李丹的父亲李圣康说,“我怕她太苦了,但想想孩子能有这样的志气,我们也就答应了。”作为福州第十八中学的退休教师李圣康,理解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该有的担当。李丹正是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立志成为一名心怀大爱、怀揣教育热忱的人民教师。 ▲李丹(右一)和学生在一起 隆德县第二中学,位于六盘山西麓,是闽宁对口扶贫重点帮助的乡镇。这里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天气寒冷,到处是破旧的土房子和黄土砌成的墙。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但没有击败李丹,反而激发出她惊人的毅力和耐力。 为了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她常常走上几十里山路入户家访,隔三差五掏钱为学生添置日常用品,家里寄来她爱吃的烤鱼干、肉松,她全部分给了孩子们。“她总说,那里的孩子很少吃这些零食,看他们吃比自己吃更开心。”李圣康说道。 在宁夏的一年支教岁月里,李丹入户家访35人次,和父亲一起先后资助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积极奔走筹措,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 ▲隆德二中颁给李丹父女的奖项 “把剩余的医疗费捐给贫困孩子” 时任隆德二中德育处主任的李瞿鹭老师曾在报道中说,支教一年间,李丹只回过一次家,节假日都用来给学生辅导功课和家访,她教学有方,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 她在支教日记中写道:“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工作虽然不轻松,但我在这里快乐、努力地工作、生活着,因为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很光荣、很自豪。”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8年1月11日李丹被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这是李丹在病床上最后的心愿。 在李丹去世后,福州第十八中学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截至目前,该校还有8位教师参加援宁支教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李琪对记者说:“李丹老师是我们学校心怀大爱、甘于奉献教师群体的典范,我们要学习李丹老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做‘四有’好老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再立新功。” ▲福建省第八批赴宁夏支教教师留影。(前排左三是李丹) “我要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我深深体会到支教的意义所在,不仅带给这里的孩子们山外的精彩世界,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尽我们的力量让山外面的人了解在遥远的宁夏山区还有这样懂事而且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李丹在支教日记中写道。 滔滔闽江水,巍巍六盘山。这些年来,和李丹生命有过交集的隆德人,时常惦念着这位笑脸盈盈的福州老师。王巧琳是其中一位。她是李丹的资助对象,从高中到大学期间,正是受到李丹及其父亲的资助,她才走出大山,看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 ▲宁夏新闻网报道:受助生王巧琳感恩李丹老师。 “当时李老师在隆德二中从我这得知王巧琳同学的艰苦情况后,先后两次资助巧琳100元,随后又说服父亲每月资助巧琳80元生活费。”李瞿鹭回忆说。贫困就像堵在家门口的大山,挡住了前途,遮住了未来。在遇到李丹之前,王巧琳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 2007年初,李丹将自己的一件毛衣、一件玫红色棉袄送给王巧琳,希望她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衣服不仅暖身还暖心啊!李老师和李伯伯一年中资助1500元,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她的一封封信、一句句教导抚慰了我,扫除了我心中的忧虑。”王巧琳说。 ▲王巧琳向女儿讲述李丹和福州爷爷、奶奶资助自己上学的故事。 李圣康回忆说,李丹很懂事,寄回家的信很少提及自己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讲述山里孩子的苦。即便是在病床上,她也不忘那些山里的孩子。“她其实只是做了分内事。”母亲周玉英说,对于女儿的善意,周玉英从来都是鼓励。 李丹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全国人民。她先后被评为“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女职工标兵”,荣获福建省和福州市“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先进工作者”。2009年,李丹老师当选2008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年仅27岁的李丹走了,但千千万万个“李丹”来了。24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州支教老师前往西北版图里的大山深处,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 向李丹老师致敬! 向“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致敬! 向“时代楷模”致敬! (图片由福州十八中、李丹家人、隆德二中及宁夏新闻网提供)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