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福州这所农村小学的诗“出圈”了!

来源:海峡教育报 | 作者: | 时间:2025-03-01

每当过年

就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

她要收集起一年的幸福

装满全家人的酒杯……


这是连江县苔菉中心小学最新一期电子社刊上的一首诗,作者是六年级学生方正浩,他也是该校听海文学社的“小作家”。


2021年,连江县实施以城区带动农村、以名优学校辐射薄弱学校的举措,选调一批城市优质小学的副校长任农村校的校长,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先进教育理念,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陈道先就是其中一名校长。从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调任连江县苔菉中心小学校长后,他结合苔菉向海的特色,挖掘当地的海洋文化元素,确立了“海纳百川、并举五育”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将城市优质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丰富的活动形式运用到这所距离县城57公里的滨海小学。


“阅读、写作可以开拓农村孩子的视野,让他们从小世界里去发现大精彩。而且,很多孩子其实是喜欢写作的,只是没有展示的舞台。”陈道先介绍说,2023年,学校基于地域特色成立了听海文学社,面向全校学生纳新。


“各班语文老师也会鼓励平时写作好或喜欢阅读的孩子加入文学社。”该校德育保卫室副主任马绪光告诉记者,“在成立文学社的基础上,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电子社刊,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每期投稿人数都很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听海文学社电子社刊已发布12期苔小学子优秀文学作品。


通过听海文学社这个平台,课余时间,学生借助阅读和想象,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热爱文学,文学社的老师还想了许多办法:每季度开展一期文学采风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思考生活;不定期举办“文学小沙龙”活动,带领学生阅读、交流,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等等。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生活发现转化为语言文字,开始兴趣盎然地进行写作。


六年级学生郑兮辰是听海文学社创办伊始就加入的“老会员”,从一名写作“小白”成长为如今各级作文比赛的获奖常客,文学热情被激发。在她的笔下,家乡的海温柔迷人,“平流尾的红石滩是春季时分小螃蟹的故乡,月光峡谷是秋季时节月光洒落人间的仙境。‘蓝眼泪’恰似夏天时海洋对陆地深情的告白”。


近两年,听海文学社成员在“海峡·冰心”杯青少年写作大赛等省、市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2024年11月,学校被福建省语文学会授予“读写教学研究基地”称号。


向海而歌,这所农村小学因文学而“出圈”。“在书香满溢间,文学的种子悄然发芽。多读书、多写作,打造书香校园,让阅读和写作化为农村孩子梦的翅膀。”陈道先说。



学生佳作选登


四年(3)班 黄伟博

指导老师:林朝景


好像是蓝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都是蓝的……


墨蓝、深蓝、浅蓝、淡蓝、灰蓝……


蓝得发黑,蓝得出奇。


刮的风是蓝的,


下的雨是蓝的,


流的水是蓝的,


阳光也是蓝的。


所有蓝集中起来,


拥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起了一阵风,


好像一位舞蹈教练在推挥,


所有的蓝就整齐地,


飘动在一起。


过年

六年(3)班 方正浩

指导老师:林燕


每当过年,


就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


她要收集起一年的幸福,


装满全家人的酒杯。


父亲也没闲着,


他要收集起一年的辛劳,


摆满一大桌的宴席年味也悄悄的来了,


可却不见它的踪影,


它在哪?


它在除夕的爆竹声里,


被我们一饮而尽。


榕树

四年(3)班 陈钰周

指导老师:林朝景


在我的学校里,


有一棵榕树,


它仿佛一把大伞,


静静地看着我们。


碧绿的树叶,


挺拔的身躯,


它在这美丽校园,


幸福地守望着我们。


在炎热的夏天,


它伸开臂膀,


带给人凉爽。


榕树舞动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给美丽的校园,


又抹一丝绿色的光华。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