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福州大学:以社会实践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24-02-01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济南大学6所院校的20名博士、硕士、本科生与教师共同组成的“八闽寻迹 文化传情”寒假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福州、闽侯、泉州、惠安、晋江等地,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

深入乡村田野,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实践队前往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白奇村、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粘厝埔、陈埭镇回族乡等多元族群聚居地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多元的风俗习惯、姓氏源流、经济发展、建筑风格、文化变迁与融合等,从当地多元族群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体悟与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与特色。

   

实践队在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参观调研

   

实践队在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白奇村参观调研

开展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队先后前往福州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林则徐纪念馆,以及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泉州丝路文化艺术展览馆与中国科学院郭光灿院士量子科普展馆等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场馆参访,感受先贤们的家国情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进步史。

   

实践队参访中国科学院郭光灿院士量子科普展馆

走进民族学生工作室,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应

教育互通所产生的连带效应是社会空间的液态化与民族因素的流动变迁,更多的西部地区民族学生到东南沿海一带踏上他们的求学之路,民族学生工作室也因此而生,成为校园场域中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民族工作室以机构保障与专业知识培训在服务各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赋能效应。本次实践活动对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和泉州师范大学“同心圆”工作室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两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充分将院校特色与地缘特色相结合,赋能福建省的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实践。

   

在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调研座谈

签约校社共建协议,赋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落地

此次活动,实践队先后与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泉州师范大学“同心圆”工作室、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粘厝埔签约共建民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拓展更宽广与多元的场域。

   

实践队调研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并授牌

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八闽寻迹 文化传情”实践队通过视、听、研、学、游等多方面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与特色,在寓教于乐中树立青年学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据悉,“八闽寻迹 文化传情”是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组建的首支寒假社会实践队,也是首次以跨院校、多民族(包括汉族、苗族、藏族、侗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佤族等)师生共建的模式呈现。这种模式对于加强不同区域各民族青少年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积极意义。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