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乎办学方向、关乎育人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一个根本,落实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先后制定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进一步推深做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书院导师管理办法》《书院导生管理办法》等,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育人职责、目标要求,建立责任清单。
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每年工作重点,定期专题研究;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十四五”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规划;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办公室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坚持双院联动,促进协同育人
坚持“学院+书院”运行机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切实落实德技并修、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学院、书院分别成立党组织,学院推行“书记”双带头人计划、书院实行“书记”负责制,学院和书院一体两翼,相辅相成,双院党建联动,引领人才创新培养。
学院作为专业教学主体,集中精力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双创教育、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书院作为素质教育主体,重点做好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行为养成、身心健康、日常事务管理、综合素质提升等。学院与书院双轨并行、互为补充,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设置“学业+思政”双辅导员机制,共同管理学生为主导,推行“辅导员+”模块化,专精结合,更加聚焦学生综合成长。构建“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从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育人内容、育人载体、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多维联动、协同并进,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功能。
坚持三向交叉,强化党建引领
坚持“董事会、党委、行政”交叉任职、三向交融办学治校管理模式。党组织建设写入学校章程,学校主要领导加入董事会;党委书记是董事会成员,董事长是党委委员,校长是副书记、副董事长,董事会、党委、行政交叉任职、三向交融,三驾马车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董事会、校党委、校行政主要领导统一参会、形成共识,凡是办学治校中涉及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均经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有力保证了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能够发挥实际作用。完善《深入开展“六挂联五深入”的实施方案》,强化党建引领抓手,每个领导干部挂联一个学院/书院、一位老师、一个班级、一个社团、一间宿舍和一名学生,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深入班级开会、深入宿舍走访、开展校企拓岗及与师生谈心。
坚持四位一体,突出以生为本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位一体育人机制,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企业为载体,把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个方面力量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联动,延伸教育触角,通过建立自媒体互动平台、给家长的一封信、暑期重点人群家访、校园开放日以及大型活动家长邀请,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强化教育力量,见证学生成长。
加强校地共融,拓宽育人渠道,通过推动党团共建、探索“志愿者+社工”高校志愿服务新模式、建立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主题社会实践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加强校企合作,聚焦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等,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能力标准为主,校企共同培养,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育人就业无缝衔接。
学校坚守职业教育本色,紧紧围绕“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育人目标,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通过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建立“校—家—社—企”四位一体育人机制,整合资源,强化优势,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以期培养更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打造职业教育本科“三全育人”样本。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