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家庭教育讲座直播火爆,圈粉无数!

来源:海峡教育报 | 作者:林晓婷 | 时间:2020-08-30

8月30 日


全国知名心理学家叶一舵教授的


一场家庭教育讲座


直播火爆!

截至此时


高达22203人次线上收看!

更有不少家长线下咨询


可谓圈粉无数!


温馨提示:未收看直播的家长和老师,可关注海峡教育报,点击菜单栏“云平台”—“幼小衔接”继续收看。

据悉,此次讲座在福州市中山小学举办,以“关注新家教 共育新未来”为主题,属于“鼓楼区138心理化教育第三届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主题讲座”,由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海峡教育报社协办,鼓楼区鼓实学区(鼓楼实验小学、福州市中山小学、福州市屏山小学)承办。当天,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海峡教育报社相关领导出席讲座现场,鼓楼区全体心理健康教师、区一年级新生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

领导嘉宾为家长代表分发《鼓楼区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记者了解到,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以福建家庭教育立法为指导,在调研实践的基础上研发具有本区特色的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手册,与会领导和嘉宾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参会家长。

讲座现场时有欢乐的笑声,叶一舵教授有趣有料的讲述,令现场家长直呼接地气。记者观察到,不少家长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或奋笔疾书做笔记,或频频举起手机拍下精彩的课件内容。

心理学家与家长面对面


直击幼小衔接痛点


讲座中,叶一舵教授围绕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该阶段易出现的问题及具体对策,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专注力培养、家长教育心态调整、有效的亲子沟通及适性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深入浅出的分享。


划重点!


他提出——“适性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根据孩子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进行灵活地选择教育。因此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


关于家长如何降低焦虑的普遍问题,叶教授列出5点建议——一是理性认识,端正教育观;二是家长要增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三是减少“完美家长”的苛求;四是增强对各类教育信息的辨识能力;五是发展性预防胜过矫正性治疗。


那么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叶教授同样在现场给出3点参考指标——一是孩子“学习感兴趣”;二是“活动能合群”;三是“生活有条理”。做到这三点,表明孩子幼小衔接顺利度过。

现场掌声阵阵,不少家长很是认同。家长常女士告诉记者:“我一直是一个很焦虑的家长,今天的讲座给了我一剂‘特效药’。对于孩子不能揠苗助长,越苛求效果反而越差。家长若焦虑,孩子也焦虑,易陷入教育怪圈。”

黄先生是一位很认真的家长,整场讲座下来,他做了不少笔记。结束后,他对记者说:“叶教授的讲座接地气。我记了满满几页。其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要从小培养好。”

如何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鼓楼区积极探索


今年福建立法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点击此处,查看《人民日报》的具体报道)。7月24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促进福建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直以来,鼓楼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围绕这一主题,该区作了许多探索,如“鼓楼区138心理化教育”及开学季“幼小衔接”。以公益讲座进校园的形式普及科学教育观,每年开展达20余场讲座。主题涉及正面管教、科学幼小衔接、中考解压、专注力培训、亲子沟通等。曾邀请岳晓东、应力、刘丽萍、陈默等一线国家级家庭教育讲师。

讲座开始前,家长认真阅读《鼓楼区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目前,基于今年福建家庭教育立法这一背景,鼓楼区积极响应,以“促进新家教 共育新成长”为主题进行区级家长的教育指导。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为了扩大家庭教育的受众面,鼓楼区成立了区级线上教育品牌——“鼓楼138心理在线”,采用线上直播、专题化方式定期为鼓楼区家长送上相关的家庭教育专题,迄今已放送26期。


记者还了解到,接下来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将继续开展家庭教育项目,针对鼓楼区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心理化培训,敬请关注。


专家简介


叶一舵,教育学博士,全国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2020年4月,叶一舵教授受聘出任福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组组长、首席专家。


长期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学、家庭教育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务,已撰著出版40多种心理学著作,发表250多篇学术论文。全国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2017年、2020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榜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曾对他进行专访、报道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