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大学子走进红旅鲜花小镇探寻产业振兴经验

来源:海峡教育报 | 作者: | 时间:2019-08-31

海峡教育报讯(通讯员 黄小汶 王浩鹏)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赴南平市顺昌县社会调研实践队前往洋口镇,开展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调研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探寻产业振兴经验。

洋口镇作为顺昌县境内唯一的革命老区乡镇,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旅游兴镇”为发展主线,依托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力争将洋口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东方军红色文化旅游小镇、全国首个鲜花园艺小镇、园艺康养休闲小镇与花文化产业强镇。

走村入户,聆听红色洋口老故事

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洋口镇水面宽广、水流量大而平缓,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闽江上游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闽北地区重要商埠之一。洋口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重要筹款地、东方军政治部所在地,彭德怀、毛泽民等曾在此居住工作多日。在红军长征期间,其供给食盐、粮食、食用油等基本生存物质,成为长征路上的后备军。基于历史商贸与红色记忆的基础,洋口镇选择红色旅游发展道路。

经过实地寻访后,实践队员发现,当地居民以福州方言为主。经了解,历史上曾有大批福州人士来此经商并逐渐定居,充分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拥有洋口会馆中规模最大的福州会馆,且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基于此历史渊源,洋口镇又有“小福州”之称。当地政府亦提倡围绕小福州•大福地对洋口进行规划,以期实现当地高质稳步地发展。

产业融合,助力洋口搭振兴快车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红旅游客集散中心与当地红旅产业负责人开展座谈。据负责人廖志平介绍,从前的洋口镇红旅产业并不发达,可自从2017年以来,旅游产业与当地传统红色文化融合后,洋口便开始打响产业振兴战。当地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启动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苏维埃政府旧址、彭德怀办公旧址等遗迹的修缮与维护。

目前,洋口红色旅游小镇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级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洋口镇还准备加强与其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打造新时期的红色研学线路,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为促进洋口镇旅游的有序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在促进红旅产业发展方面,给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如通过举办洋口红色旅游日、红歌比赛等各类赛事和节日,扩大红旅小镇的知名度。

实践队员还参观体验了当地依托现有红旅景观,建设而成集田地、果园、花圃、鱼塘等功能于一体的解道田园综合体——红军湖。该景观通过促进“红色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充分盘活洋口镇下辖自然村内无人耕种的田地。既丰富原有景点内涵,提升景区观赏价值,也给土地所有者带来收益。为游客与当地居民提供观光、采摘水果、赏花、养鱼、垂钓等多元化服务,进一步推动洋口产业振兴进程。“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洋口镇的发展模式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三产融合’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员徐静感叹道。

规范引领,开创洋口发展新局面

洋口镇产业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各相关方面支持。为扩大洋口红旅产业的市场,将洋口镇打造为宜业、宜商、宜游的乡镇。洋口镇政府积极参与各种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加强文化活动策划,秉持“沉浸式深度体验”的旅游发展理念,致力于使景区集红色文化传承、军事营地拓展、自然风光休闲、绿色田园生态为一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旅游体验。

“政府在宣传费用、景点修缮、人员建设等方面的都给予了大力度的支持。同时本地居民也积极配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并带动周遭朋友来洋口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产业负责人之一周奕霖先生告诉实践队员。

据悉,至2017年,洋口红色旅游小镇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全域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该年还并投入约1230万元完善乡镇道路基础建设,为产业振兴奠定交通基础。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切身感受到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力量,也将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