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海峡教育报讯(通讯员 王淑芳 林露)为积极响应环保政策的号召,促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垃圾分类和厉行节约的重要性,7月14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e修哥志愿服务团实践队在福建省科协的支持下,前往福建省长乐区金峰镇集仙村开展以“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为主题的一系列垃圾分类活动。
经过初入金峰镇的调查,实践队员们观察到,金峰镇虽然有分布较为合理的基础垃圾箱设备,但没有与垃圾分类相关的设施,只存有没有具体分类功能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存放。对此,实践队员们开始走访当地居民,调查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重视程度等相关问题。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遇见当地的环卫工人,向其询问当地相关的环保基层建设问题,环卫工人表示因居民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缘故,自己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时常会被混杂在其中的玻璃渣刺伤。
队员们向环卫工人咨询关于集仙村的垃圾分类问题(林露摄)
了解到这一系列问题后,实践队长李宇欣带领队员开展了关于“如何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这一问题的探讨。经过激烈的讨论,实践队员们决定通过发放垃圾分类手册,进行垃圾分类教学的方式,辅以具有趣味性的垃圾分类小游戏,实现“要让垃圾分类宣传到位,要让人人学会垃圾分类,要让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要让垃圾分类宣传到位
下午1点,实践队员们开展了走访发放垃圾分类小手册的流动性宣传,以“平时如何处理垃圾”为切入点向当地居民咨询“当小镇垃圾桶尚未普及的时候,当地居民对生活产生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这一问题,吸引居民的注意,引入此行的主题,并为当地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与作用。
要让人人学会垃圾分类于此同时,一部分实践队员们开展了以宣传、教学垃圾分类知识为主的垃圾分类摆点活动,利用前期准备的垃圾分类小手册,向当地居民讲解垃圾的具体分类,促使当地居民了解当下全国推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与当地居民共同探讨如何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实处。在经过与居民深刻的探讨后,实践队员加深了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的认识。
要让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为检验垃圾分类的教学是否有效,实践队员们设计了“帮垃圾找找他们的家”的小游戏,即通过提问“具体垃圾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的问答游戏,以检验当地居民是否了解到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对回答正确的居民,实践队员们奖励其气球。从宣传、教学垃圾分类知识,到后期带领小朋友的具体实践,本次以“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圆满成功,实践队员通过自身努力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带给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实践队员们加深了自身对垃圾分类的生态保护知识的认识,结合理论知识,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了国家环保政策。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