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教育报讯(通讯员 赖文强 杨永忠 唐伟杰)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乐龄乐活乡村木创工坊”党员创业实践队一行来到宁德市、福州市闽侯县实地走访周边乡村,参观当地工厂企业,体验基层生产生活,为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红色筑梦,接受党史教育 在下党乡“难忘下党”主题展览馆,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凝心聚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的艰辛历程。实践队一行重走了连心路,实地感受习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乡”调研的艰辛。 在蕉城区蔡威事迹展陈馆,实践队员认真听取蔡威烈士事迹的介绍,仔细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照片以及历史资料。蔡威烈士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在烈士塑像前,全体队员进行了集体宣誓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郑重承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实地体验,感悟工匠精神 在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当地茶农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运营模式与盈利情况。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听讲,仔细记录,不时发问。随后,在国家高级制茶师王菊弟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亲自体验茶叶从采摘,炒青,搓茶,烘干和重炒的制作工艺。 在霍童古镇,木格窗棂工艺传承人雷师傅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窗棂的制作流程、制作工艺、产品销路等方面的内容,使队员们对平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感受。 在霍童线狮馆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线狮队队长黄振巧为实践队员展示了线狮表演所使用道具,详细介绍了表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他表示,线狮表演不仅是杂技表演,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的结晶。 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 在蕉城区中华畲族宫,实践队员详细听取了讲解员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与畲族村民不解之缘的介绍,学习了金贝村、猴盾村、赤溪村等地精准脱贫典型经验,感受畲族老区人民爱国拥军、牺牲奉献、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了解畲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古田县凤亭村,为深入了解当地乡情民意,实践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乡村街道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基础信息资料。在村党支部书记林芳贤引导下,实践队员参观了以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故居。该建筑为砖木结构,规模庞大、木雕刻精美,陈列内容丰富、详实,从不同角度、全面体现林耀华先生的爱国精神和学术造诣。当地村民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以小说《金翼》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当地的乐龄学堂,实践队员与当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同座谈、联欢。实践队员准备了包括诗词朗诵、歌曲串烧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在互动环节,实践队员带领现场观众一同做起了健康操,引导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健康生活。 走进车间,感悟专业文化 在闽侯县首邑木雕公司,实践队员在高级工艺美术师余春州研究员带领下参观公司的生产车间。期间,余春州研究员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木雕的设计思路、雕刻流程,以及制作工艺与产品销路等情况,并分享了进行木雕创作的心得体会。一个个详实的案例与精美的作品,使队员们对平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了解,对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也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对这项传统工艺的兴趣。 本次社会实践为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团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之一,旨在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员通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参观调研革命老区,在传承红色精神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研,借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推介和落地对接,引导大学生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