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小春 4月27日,福州日报刊登了一则感谢信: 感谢信 吴应同学: 在2019年3月22日,你路过看见我骑车晕倒在路上,将我救醒并送至医院。其间还在医院守候我,直到我的家人赶到,给你的感谢费也分文不要。后来了解你是阳光学院的大四学生,那天刚好在去面试的路上。为贵校的教书育人的成果感到深深的赞扬。 王宝华 2019年4月27日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要在报纸上刊登感谢信?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事件回顾: 3月22日上午,阳光学院的大四学生吴应要去一家公司面试。经过台江区排尾路,看到一位骑车的婆婆晕倒在了马路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上前将婆婆扶起,迅速送往附近的医院,并陪伴老人等待她家人的到来。由于耗时较长,也因此错过了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的面试。 被救家属: 为善举点赞 “据我们了解,那天看到老人家晕倒的人不少,但吴应同学却第一个冲上前帮忙,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听说他那天因此错过了面试,我们觉得很抱歉,也不知道小伙子找工作是否顺利。”王宝华的儿媳妇林女士表示,当即她和先生提出要金钱酬谢,却被吴应同学婉言拒绝。 后来,全家商量,觉得吴应这种行为应该弘扬,于是就选择了在报纸刊登感谢信的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给吴应同学一个赞,给阳光学院的老师们一个赞!这件事证明了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能培养出这样一名优秀的学生!”林女士说。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当初吴应同学错过了面试,但经努力沟通,对方公司同意另外安排面试,目前他已顺利就职。 师生声音: 乐于助人是常态 “吴应平时在学校比较低调,在学生中人缘很好,也乐于助人。”吴应的辅导员林元鑫向记者介绍,“记得刚入学的时候,他成绩还不是很好,但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和个人的努力,进步很大,后面两年还连续拿了奖学金。” “这件事很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他的同班同学周小龙告诉记者,平常和吴应一起出门坐车,让座就是常态。“他看见老人上下车都会帮忙扶一下。路上看到需要帮忙,都会帮忙的。” “吴应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乐于助人,大家有什么事,他也都主动的帮忙。学习也很努力,连续拿了两次奖学金,老师们都挺喜欢他的。”吴应的同班同学郑必桢说。 学生吴应: 再遇类似情况,还会伸手 4月29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吴应同学。 “这是件小事,我早就忘了呢!”接到电话的第一刻,当记者告诉他有关感谢信的事情时,他连连表示意外,语气里有一丝羞涩。 “之前,看过各大媒体上不少救人反被讹的负面消息,但当时情况紧急,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上前帮忙,到医院后才感到有些后怕。”吴应对记者说,家属赶到医院时,对他表示了由衷的谢意,他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在聊天过程中,家属还问了他的名字和学校,说要表示感谢。他婉言拒绝,并说,“这是举手之劳,任何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其实这个事情,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我没有跟其他人提过,也没有向学校反应。这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还会出手帮忙的。希望不要过多宣传。”采访结束前,吴应一再对记者强调。 为热心助人的阳光学子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