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想用一周治好“不读书”“绝症”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9-04-23

    今天,世界读书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

    你是不是明明知道自己需要读书,但就是一直没有开始行动?你是不是总感觉工作很忙,哪有时间看书?有时候也会抱怨读书太苦,读那么多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书有那么多,我到底该从何读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读书这件事儿吧!用一周治好“不读书“的绝症!针对痛点对症下药!

    痛点一:你真的没时间吗?

    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书,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情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时,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时,积少成多,无论研究什么都会有惊人的成绩。

    零碎的时间最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我们的时间往往于不知不觉中被荒废掉,例如,现在距开会还有五十分钟,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钟便打发掉了。如果用这时间读几页书,岂不较为受用?至于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时间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论了。他是在“杀时间”,实在也是在杀他自己。

    英国作家Willam Cobbett写过一本书《对青年人的劝告》,其中有一段“利用零碎时间”,我觉得很感动人,译抄如下:

    “学习并不需要减少办事的时间,平常在茶馆咖啡馆用掉的时间以及附带着的闲谈所用掉的时间——一年中所浪费掉的时间——如果用在学习上,便会使你在余生中成为一个精确的说话者、写作者。“

——梁实秋

    痛点二:可以看的书太多了,读啥?

    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

    读书要分别书籍地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顾颉刚

    痛点三:读书究竟可以“解”什么?

    有的时候你有很多郁闷和生气,打开书看到有与你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或者古人甚至都提前把那种呐喊替你发泄出来,你就觉得挺解气的。

    另外,还解决你的很多挣扎和困惑。翻开一本又一本书的时候,你看到答案,拥有了一种解决的方案,道路变得更加清晰了。

    读书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有的时候还解闷。哪怕现在人们开玩笑连解手时,都需要有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累的书陪伴你度过人生中永远不会没有的那种时光。

    一天总是琐碎的,但是累加在一起却可能会获取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一个能提供这么多“解“的书,会帮助一个又一个人更好地走这样一条成长的道路。

——白岩松

    痛点四:时间用来读书了,工作做不完?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

    忙得没有头绪时,我会随手翻开《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片刻的悠闲、陶然的幸福。并且,这样也算是读书了,不会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觉。如此的“偷懒”,或许还能“偷巧”,获得某种启发和指引,有助于手头工作的完成。

    我们老师在工作之余或工作之中,不妨也试着“偷懒”一下,说不定正是你的“偷懒”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益处!

——华应龙

    痛点五:只有安静的时候,才能看书?

    有朋友说,安静的时候才看书。于我,看书才让我安静。所有喧嚣的时光,我都用读书自觉地度过,公交车上是这样,排队等候是这样。我看不见拥挤,听不到嘈杂,触摸不到浮华,不是我们在安静中读书,而是读书沉淀了我们时光中的杂质。

    我要为我未来的岁月负责。当我觉得我必须活得像自己时,我就看书了。

    读书,让我抵达心灵最纯净的向往。阅读,是一种很健康的邀请。

——肖培东

    痛点六:读那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常有人问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无可奉告。有时被追问急了,就笼统地说:“为了让自己快乐啊,和打牌没什么两样的。”

    有一天,我读到杨澜的话,豁然开朗,原来她已替我回答了,答得这么好:

    有人会问,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王木春

    痛点七:读书就是坐冷板凳吗?

    读书怎能不让人兴高采烈呢?古人有苏舜钦“《汉书》下酒”的典故了。

    在这些发黄的史册中漫游,检视前人的盛衰荣辱悲欢离合,看历史大舞台上或英雄或小人,或坦荡或猥琐地表演,每每让人掩卷浩叹,陷入沉思:

    《南史》载陶渊明给儿子写信,谆谆告诫儿子善待仆役,则让人看到这个隐士的另一面:对普通人的真诚的关心;

    《旧唐书》载韩愈在一片佛号声中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直斥皇帝佞佛,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气轩昂,千载之下,仍令人唏嘘;

    ……

    有人说,读书就是坐冷板凳。这个观点我只同意一部分。板凳也许是冷的,但是读书的心却从未停止更为强烈的搏动,一直是热的。

——夏昆

我们越来越需要读书

越来越难读完一本书

    提到「阅读的人」,你会想到什么?

    他们在书里看到了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他们的身体里蕴藏着强大的力量;他们面对生活的苦,也能微笑面对;他们的课堂有境界、有风格、有智慧……

    我们听了太多人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可似乎并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书,于是我们面对一个个根本看不完的“必读书单”,到头来只能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是“转发,收藏,然后再也不点开”。

    既不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又不知道阅读的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成了件痛苦的事。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教师共读周,帮你解难题!

    我们希望能陪伴各位老师在书海和忙碌中找到航行之法,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阅读目标。

    我们希望可以用一件事情让你立马行动起来、伴你爱上阅读、带你找到阅读的方法和光亮,来唤醒教师的生命力——

    中国教育报微信、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微信、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发起教师共读周!我们邀请7位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人物为你带来线上课程——《优秀教师怎样读书?》,他们还将为大家揭秘私家书单,推荐他们心中适合教师阅读的好书!

    快来加入吧!用一周的时间,帮你摆脱“不读书”的困境! 我们相信,每一个加入我们的人,都是像我们一样,真正重视读书的人,真正相信读书这件事价值,真正想为推动阅读做点什么的人。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预约全部课程)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务必备注“教师共读周”,小编会拉你进微信群,在群内可以获取更多课程信息,与全国各地热爱阅读的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收获满满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