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朗读力调查结果新鲜出炉!藏着3个秘密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9-04-11

    朗读,是老师引导孩子走近课文的重要方式。老师,你或奔放昂扬、或含蓄宛转、或平稳笃定的朗读往往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这其中包含了你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理解、对学生想要说的话,甚至包含了你对整个人生的理解......

    著名朗读艺术家詹泽说,通过朗读,让自己的嗓音更加优美圆润,吐字更加标准清晰,表达更加恰当流畅,会给我们每个人不断加分,增加我们的魅力指数!热爱朗读的人,往往眼神更坚定,表情更丰富,语言更流畅,气质自然更佳!

    老师,想知道你的朗读力如何吗?先别急,大家还记得,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微信发出的“教师朗读力”小调查吗?

    在“人教杯教师朗读大会”期间,我们发起了问卷,共有1500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我们的朗读力互动调查!

    本次教师朗读力趣味小调查,小编特地使用SPSS软件,对1500多份教师朗读力问卷进行了样本差异分析,发现了在朗读教学实施中,竟然有这些不同的有趣的小亮点!一起来看看吧!(点击下图可以查看问卷,也欢迎老师们继续填写)

    今天,中教君就来公开这份新鲜出炉的教师朗读力调查结果!快来看看吧!原来,藏着这些小秘密……

想不到?

此调查显示:

教师朗读力最强的省份是.....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各省的排名!快来看看你所在的省份教师朗读力如何!

划重点!朗读调查中的3个小秘密

    秘密①性别:

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喜欢运用朗读教学

    数据分析显示,在“朗读教学准备”维度上,男女教师无显著性差异。

    在“朗读教学指导”维度上,男女教师就有了显著差异,且女教师的朗读教学指导要显著好于男教师。

    我们的小调查也发现,导致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喜欢运用朗读教学的原因是,女教师在“朗读教学价值观”维度上,得分比男教师更高。这也说明,女教师比男教师更重视和认可朗读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秘密② 教龄:

    教龄越大的教师,朗读教学运用越好

    就语文教师朗读教学应用整体而言,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显著大于之前任意教龄段的教师,其中1-5年教龄的年轻教师在所有年龄段中是显著最低的。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然老教师经验丰富,使用朗读教学更纯熟,但是年轻教师课堂的学生参与性比老教师的课堂更强。学生参与度高,这也有助于经验还不够丰富的年轻老师们更好地实施创新型教学,给朗读教学创造了开放性土壤。

    秘密③ 学段:

    学段越低,对朗读教学越重视

    就朗读教学准备和朗读教学整体而言,小学1-3年级和小学4-6年级的语文教师朗读教学应用都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师。

    这也与我们的教育现状相符合,越是低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就越高。而在高中,老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最后,我们的小调查也发现,无论城乡差异、男女差异,还是教龄差异和学段差异,对教师是否运用朗读教学的两个最大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态度。

朗读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多重要?

名家这么说!

    于永正

    最动人的是情,而不是声

    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于漪

    朗读,语文教育的情感基础

    一个语文老师,语言必须有磁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通过朗读,你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作用于孩子的耳朵,不仅要作用于他的耳朵而且要作用于他的心,入耳入心以后,他就会终生不忘,变成他的文化积淀。

    王崧舟

    朗读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我朗诵文本,这当然是一种基础的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文本朗诵我。在一些篇章语句的强有力延展中,似乎不是我在朗诵,而是语言本身在朗诵,那语言固有的节奏和张力领着我、拽着我、推着我往前走。

    第三种境界,是我和文本协奏,我和朗诵合而为一。这个时候,你忘记了朗诵,也忘记了自己在朗诵,天地万物寂然凝结成一体,似乎只有一个灵魂在跳跃,只有一种声音在高歌。我说朗诵中绽放的人性之美,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窦桂梅

    朗读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必须的专业修养

    从语文自身的特点来看——母语是可亲的。优秀语文教师都能够懂得,触摸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只有那些能通过朗读这样一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达母语温暖的教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

    余映潮

    朗读教学设计,要想达到精彩的境界,必须讲究“角度”两个字

    用朗读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文中来,这可能是大多数老师都有用过的手法。“引入课文,体味文意”。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在读的过程中把分析一带解决。

    巧设角度,读中欣赏,角度出来了,文章就能够欣赏。

    以读为线,层层深入,朗读是可以成为线索的。课堂教学的线索,贯穿整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