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频道 > 学生资助 > 正文

朋辈互助!福建医大学子在勤工营学非遗、练技能,就业底气直接拉满

2025-04-29 15:52:50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张敏   我来说两句

近日,由福建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举办的“励学成长坊”之勤工助学技能提升营圆满落幕。本次活动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设闽南茶文化、非遗刻纸、文献检索、WPS办公技巧、DeepSeek智能工具应用五门课程,通过“文化浸润+技能提升+科技赋能”三维育人模式,为百余名参与学子铺就了一条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与以往不同,本期提升营的闽南茶文化、非遗刻纸课程均由学生担任“小老师”,朋辈互助的教学模式成为最大亮点。

“学生教学生”:让非遗“活”起来

在闽南茶文化体验课上,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郝韵智同学,身着素色茶服,手执紫砂壶,现场演示传统茶艺,从烫杯、纳茶到冲泡、分茶,动作行云流水。学生们围坐茶席,品尝铁观音、大红袍、茉莉花茶等名茶,学习“茶礼”背后的待客之道。“以前只知道喝茶解渴,现在才明白茶文化里藏着做人的道理。”基础医学院大一学生王同学感慨。

在非遗刻纸教室内,刚刚获评学校“勤工助学之星提名奖”的李慧雅同学手把手指导同学们握刀技巧。刻刀游走处,红纸翻飞间,一幅幅生肖图案渐次浮现,传统非遗技艺在青年学子的指尖焕发新生。临床医学专业的李同学刻坏三张纸后终于完成作品:“刻纸需要耐心,每一刀都不能急躁。这和在实验室做精密仪器的态度很像。”参营同学表示,刻纸不仅锻炼了专注力,更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跃入指尖,唤醒了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

技能实训场:为学业就业“添底气”

针对学生勤工助学和科研需求,提升营设置多门“干货”课程。文献检索课堂上,来自图书馆的管凤贞老师以《数字化口腔修复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为例,系统地指导关键词优化策略、学术数据库检索逻辑及馆藏资源深度应用方法,通过构建系统性检索思维切实提升了同学们的科研效率。“原来‘知网’还能这样用!”一名学生课后立即用刚学的技巧查到了急需的外文资料。

“按住Ctrl+Shift+L,三秒高效筛选数据!”在WPS课堂上,来自金山办公的刘云凤老师将WPS课程设计成“实战演练”,深入解析AI生成文档、表格及PPT的核心操作技术,结合企业级案例现场演示云端协作与数据分析功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使参营的同学们掌握智能办公工具的前沿应用。曾因Excel操作不熟练错过勤工岗位的赵同学,如今已能熟练制作动态考勤统计表。她展示着为某个用工单位整理的数据,表格中颜色标记的重复字段一目了然:“上周凭借这个技能,我成功应聘了学校的临时勤工岗位。”

DeepSeek智能平台操作课则揭开AI工具的神秘面纱。来自福建省数字经济促进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兼海峡职工三创中心特聘AI导师黄进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本次课程以DeepSeek大模型为核心,系统讲解智能文档处理、数据可视化分析及AI海报动画制作等实用技能,通过“科技赋能勤工助学”的实战教学,带领学生探索AI工具的神奇魅力。“昨天不可能的,今天或许有可能;昨天绝对不可能的,明天或许有可能。”黄进老师以金句勉励学子打破思维定式,用创新思维拥抱变革。“这不仅是工具教学,更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学员们课后感慨良多。通过系统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高效处理勤工事务的方法,更积累了未来职场竞争的“硬核技能”。

从“输血”到“造血”:受助者变身助人者

朋辈教学让我们看见成长的双向奔赴,担任刻纸的授课老师,曾经是受助对象。15幅刻纸作品、5组茶艺表演,60余份电子学习笔记……这些成果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见证,更折射出学校创新资助育人体系的深刻变革。从“解困助学”到“赋能成长”,

从“技艺传授”到“精神浸润”,学校以朋辈引领为纽带,构建起“解困—育人—成才—反哺”的闭环育人生态。“小先生”们以同龄人的视角解锁传统文化密码,用青春语言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学生在“学—教—创”的实践中实现能力跃升,从受助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换中培育文化自信。这种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技艺传承的难题,更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精神塑造。

据悉,该校自2021年以来实施“勤工助学质量提升计划”,每年举办2场“勤工助学技能提升营”,创新“必修+选修+问卷反馈”课程模式,17类课程内容有效赋能千余名勤工助学学生,实现课程供给与学生需求的“双向奔赴”,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双提升,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探索出新路径。


(供稿:福建医科大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