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垃圾分类,福妞先行!她们让榕城更美丽

2022-06-15 16:06   来源: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市妇联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以“垃圾分类”为载体,建立“妇联+社会组织+项目化服务”的绿色家庭创建工作机制,形成了“情况摸底—指导服务方案设计—志愿者研讨培训—指导服务—效果评估—改进提升”的规范工作流程,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妇女争当绿色家庭创建的先行者、实践者、宣传者。

福州市妇联“我爱我家·垃圾分类·福妞先行”家庭环保服务项目中的特色做法,哪一项最亮眼?哪一项最务实?哪一项最值得推广?一起看看吧~

聚力队伍建设

形成工作合力

福州市妇联通过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试点社区召开宣讲会、招募会、培训交流会等形式,成立了由400余人组成的巾帼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分派9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绿色家庭创建”工作,每个试点社区配备2-3名专业指导人员,带领片区志愿者开展包片式垃圾分类和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聚力资源整合

构建绿色联盟

福州市妇联积极发挥妇联群团组织的“联”字效应,推动在王庄街道建立了9个“我爱我家·垃圾分类·福妞先行”家庭环保服务项目实践基地,借助当地商业圈的地理优势,推动在试点街道成立福州市首个绿色商家联盟,由巾帼环保讲师团成员、9支巾帼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和绿色家庭创建工作,让绿色生活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聚力指导服务

共建绿色家园

福州市妇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试点社区打造全域覆盖的家庭环保服务体系。线上层面,在试点区域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了骨干志愿者交流群,每月定期组织骨干志愿者、小组志愿者开展线上分享、讨论、竞答、征集、随手拍等活动。线下层面,每月定期在试点社区、绿色商家联盟以及机关单位、家庭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绿色环保宣讲、环保DIY创意展、“变废为宝大家谈”等活动。

   

聚力总结提升

逐步复制推广

福州市妇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通过中期评估,总结项目经验,为后半期改善项目设计、管理和实施提供参考;通过终期评估,表彰先进,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将试点成果向福州全市推广。福州各县(市)区已形成一县一品的绿色家庭创建模式,如闽侯县的“卓玛志愿队”,晋安区前洋村的“姐妹乡伴”服务队等,积极引领广大城乡家庭参与创建美丽庭院、村居环境整治,做到既有漂亮的“面子”,又有文明的“里子”。

   

福州市妇联从多角度、深层次灵活全面地推进绿色家庭创建,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文明新风尚,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领头雁作用

项目试点成效显著

项目开展期间,福州市妇联共在试点社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32场次,走访交流活动10余场次,骨干培训会1场,组建10个微信交流群,试点区域直接受益群众约15000人,群众对项目的满意率、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绿色家庭创建率达95%以上。项目经验做法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达100余篇。社区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实现了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对绿色家庭的创建实现了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

   

发挥传帮带作用

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

福州市妇联组织巾帼环保志愿者小分队深入福州12个县(市)区开展垃圾分类和家庭环保服务宣传培训工作,发挥基层妇女干部、妇女带头人、巾帼志愿者小分队负责人在垃圾分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巾帼环保志愿服务队伍2800余支,发展巾帼环保志愿者65.9万余人,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和垃圾投放的准确率,提升了妇联家庭环保服务的影响力。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家庭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福州市妇联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市大力推广“我爱我家·垃圾分类·福妞先行”家庭环保服务经验做法,创新开展了绿色家庭“六个一”行动,共评选各级绿色家庭示范户3万余户,省、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7300多户,每年开展“一起防疫”“移风易俗·文明过年”“清洁家园·爱河护河”“垃圾分类·巾帼先行”“光盘行动”等绿色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万余场,年参与人员超2.5万人次。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希望全市妇女和家庭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