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红!这堂课太燃……

2021-10-29 22:58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王晓瑜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虽然没有灼热的暑气,却丝毫不减学生的蓬勃和激情。

10月27日上午,长乐一中在迎来131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英语教师、福州市德育研究工作室成员、福州市首届班主任核心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林葳开设了一堂《信仰的颜色——中国红》的爱国主题班会课。 

众所周知,“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旨在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政治迫害事件。北京时间9月25日人民日报快讯,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

课堂一开始,林葳老师就通过导入“孟晚舟事件”,激发起同学的爱国情和探知欲。

一起来看看,本堂课的精彩呈现吧!

观看,让视频的呈现更有意义

课上,林葳老师一共收集并播放了三个热点视频,分别是“孟晚舟事件”“阿尔斯通事件”以及关于电视剧“功勋”的宣传片。

视频里,孟晚舟在中国政府包机上的感言和阿尔斯通前高管皮耶鲁奇日前在接受CGTN采访时的话语,让同学们深感祖国的伟大。

讨论,让课堂的气氛不断升温

“同学们,了解完‘孟晚舟事件’和法国‘阿尔斯通事件’后,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对比一下这两件类似的事件,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大家觉得原因何在?”看完视频后,林葳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行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让思想的高度达成共识

“我觉得,华为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才能让孟晚舟事件圆满结束。而法国的‘阿尔斯通事件’则没有国家支持。这正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觉得正是因为中国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有话语权,才能占据主导。”

“‘孟晚舟事件’让我觉得在党的领导下,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打倒我们。”

……




同学们热烈地分享着自己的见解、感受。

表达,让课堂的效果真正实现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观看完《功勋》宣传片后,林葳老师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有学生认为,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真正地理解升国旗的意义所在。也有学生表示,在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涯,无论选了什么样的选科组合,都要认真学习历史和政治,而不是仅仅应付考试。

“我们的班服是‘中国青年’。我希望在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融入更多的民族元素,表达文化自信。”

“对于那些污蔑祖国的言论予以抵制,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

“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把祖国和民族的需要纳入考虑的范畴。”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班会课结束时,林葳老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对同学们提出希望——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图片

课后,老师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评课活动。

“班会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一线,应当根据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确认班会课的目标和内容。”林葳老师告诉记者,“本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对信仰有一定的认识,但不一定清晰。我希望通过这一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信仰的力量,理解‘中国红’代表着什么,信仰的颜色为什么是‘中国红’,作为当代中学生,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福州八中德育处主任谭跃龙表示,林葳老师的这堂班会课,主题紧扣时政,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整个过程引导有方,学生回答有深度,体现教师深厚的功底和学生的高素质,是一节有温度的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福州屏东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刘支进认为,林葳老师的课教学设计简明扼要、主题明确,课堂教学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老师使用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要素恰当,通过对两个公司不同结局的原因深挖,让学生认识国家强大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中显示出授课老师善表达、勤思考、能掌控等扎实的教师核心素养。

“林葳老师根据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回顾‘孟晚舟事件’,紧扣当下时事热点,把握教育契机,关注风云变幻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具有国家观念、世界眼光、民族精神、社会担当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整堂课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潜移默化地厚植于学生心中,真正让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福州市仓山区吴航颖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吴航颖对这堂班会课表示认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