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正文

大学四年,年年都拿奖学金是什么感受?

2021-05-13 23:08:47 作者: 来源:厦大资助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编者的话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6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荣获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全国2万名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2019-2020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5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用四个整版刊登了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和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其中,8名来自福建院校的学子在列。即日起,福建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开设“青春榜样”专栏,对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专题报道。本期来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学生韩知霖同学大学四年,年年拿奖学金是什么感受?


人物简介

韩知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学生。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随笔集《锦时漫记》;在中国网、《星星诗刊》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多篇;热心公益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参与战疫文学创作活动。


“何言亘古之痛?

广阔大地,风吹过,

阳光照亮过”

这句诗来源于韩知霖所创作的

《博物馆:存在之诗(组诗)》

的小引《陶房》

他用这组诗探索着时间中的存在——

在时间不息的流逝中

人们留下了什么

又去往何方

是《人民日报》的

国奖获奖学生优秀代表

是四年都拿下奖学金的大牛

是一位已经拥有若干作品的才子

而今天我们在此地

听听那些真正过去的时间的声音

他的大学生活

他的人生思考


01

“剩下一尾鱼的呼吸”

——《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在一座城堡中淹留多年,

不会知道:它是不存在的。

除非走向镜子,清楚看见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坍塌。

正如在从未开始的戏剧中,

前进即倒退,得到即失去。

即使化作蝴蝶,也飞不出

泥土之下的人间低处。

是的。风的经过令人着急。

朝代,云烟,大地,泡影:

那些被遗忘的事物,

都将不再被记起。

剩下一尾鱼的呼吸

孤悬水中,像一粒字母

散入空气。



言语平静,

却有来自心底的呐喊

以及来自生命深处的

惆怅与寂寥

在高三那年

他通过自主招生成功进入了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面试前三名

体育满分

从理科生变成了文科生

而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文学梦”

这个梦从厦大开始

在这里,他让文学的根扎得更深

努力汲取着厦大给予的养分

有学习,有突破,

自然还有小成就

其中就包括

这组2020年6月在

《星星诗刊》部分刊出的

《博物馆:存在之诗》。


(《星星诗刊》是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的专业诗刊,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诗刊之一)


02

"眼睛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走失者"

——《陶房》

陶房


陶房

橱窗黯淡,倒映着生锈的光。

“你要小心越过那道坎,因为

眼睛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走失者。”

于是风吹,自那遥远的生活深处。

陶土开始古老的叙述:“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老牛抬头朝天嗅;老农

扶腰,慨岁暮如雨至,却不知道

自己仍然是年轻的。

“直到出现在此地,时间

才真正过去了。”黯淡橱窗里

只有陶土起伏;生锈的光

摇曳着漫长的遗忘。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不愿

被打扰。”房门紧闭,隐约

有黑暗探出。让人不禁联想

门后之物:是尚温的谷酒,

分娩的女人;还是乌有。



“GPA 3.8879 ”

“两获国家奖学金”

“获得厦大校庆三大奖之一

——亚南奖学金”

····

这些都是他在大学里

给自己争取来的荣耀

但他没有让自己的眼睛走失

反而牢牢拽紧自己的初心

在不断内省后

更确定了迈向文学之路

迎接荆棘与风雨

期待着一切未知的惊喜



《乡关何处》韩知霖摄


如果说文学梦的最初

只是细嫩的幼苗……

那大一的学习一定就像阳光

引着他向上拔高

“人文通识教育开拓了

我的大人文视野,

锻炼了批判性思维;

哲学课程以哲学史中的具体问题

引导我开始思索世界存在的真理;

人类学课程则以生动的民族志实例

引导我将心比心地

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他的世界“啪”一下打开了一扇大门

门外是一望无垠的未知景象

他一头扎进去,

直面途中的所有疑惑困苦

这何尝不是一种“思”的快乐

大二大三的学习应该是泥土

让他回溯最初的期许

静静思考迎面而来的海量信息

一步一脚印地走在保研路上,

有野心也有初心

会熬夜背诵知识点,

也会为绩点忧愁

原来学霸也有凡人的困扰

但是他依旧倔强坚持

自己思考的习惯和求学的初心

所以回忆过往,

影响最深刻的居然不是

“哪个比赛、项目的名号”

而是那些曾经让他啃了又啃的

问题和学说

他没有成为“下一个走失者”


03

“一件容器盛的究竟是什么”

——《木碗》

木碗


木碗

曾被举起又放下,从

一只手落入另一只手

——未曾怨,只愈发浑圆。

“木纹中,黑暗如漩涡”

——向人们意识之外,向

无穷远的远处蔓延……

却遽然中止。缺口如崖,

如沉默的句点;稻米

在那里丢失,指纹

也在那里丢失。

年月乃空过。它仍在

试图完成自身;可一直

无法愈合,也无法

碎得彻底。

直到换了人间。当人们

将想象之水注入其中,

已不知道:一件容器

盛的究竟是什么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头脑不应该是容器,

而应该是点燃的火把”

人生短暂,就应该“燃”起来

对于学习,这位学霸有几分心得

保持独立思考

在课程与讲义上

做自己的思考与评注

书本有书本的看法,

他也有他的见解

保持信息对称

请老师指点,最快获取学习方向

踏踏实实的双向交流

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

塑造主人翁意识

做自己的主人,老师能够引路,

但不能代替行走

他是好学生,

却未必是简单的乖学生

除了第一课堂,他还有第二课堂

用毫不夸张的话

简历里的经历多得让人不禁猜测

他是不是会分身术?

如果说第一课堂教会了他如何思考

第二课堂则教会他如何感受情怀



他曾随思源计划第六期的大家

一起来到重庆忠县

上午支教,下午调研

虽只有短短十几日时光

但临别之际

在为孩子们演唱了一首

大家共同创作的《我在忠县的日子》

那一刻

他失神了很久

在沉浸于歌声的某一瞬间

仿佛老师、学生等身份都悄然褪去

只余下灵魂与灵魂之间

纯粹的交汇与感知

这让他感动不已



而一次在禾信质谱有限公司

与79级厦大学长的交谈

让他再次感受到今日中国力量的背后

有着一群踏实可爱的人,

以及他们的热情与初心

这让他也想同他们一样

一直做一位

“有情怀”“发展中”的人

通过努力,让中国力量取得

更广泛的世界认同

这些并不是“夸夸其谈”的说辞

于疫情,

他让心里的情怀有了一次集中的小爆发

投稿征文、诗歌、书法、设计类原创作品

累计20余件

策划并编排原创

“小雅漫画说战疫”系列推文13期

向厦门市红十字会、

厦门大学志愿武汉抗击新冠肺炎专项基金捐款

····

这些都是他知行合一的体现

他还有很多的鲜活,

难以概括的多元

除了文学创作,

摄影和体育中也有他的风格和追求

他喜欢日本美学的“幽玄”与“物哀”,

在摄影中强调光影的表达




(左图为《校园的下午》,右图《无题》,韩知霖摄,中图为韩知霖本人)


闲暇时

他喜欢尝试一些田径运动和街头运动

在高考前,

他曾和学校的一些体育生

同场竞技




还有书法

左边是规规矩矩临的赵孟頫,

右边是左手随意发挥

务求险绝,率性挥洒

而不失法度与中正

这样的小哥哥,谁能不爱呢?


04

两次个体世界的“上帝之死”


大四的韩知霖处于一个转折期

尼采曾高呼“上帝死了”

而他也曾开玩笑地说

自己的个体世界在大四也经历了两次“上帝之死”

第一次个体世界的上帝之死,

发生于心灵的形而下层面

主要关乎对未来的惶惑

“到底去哪所学校继续求学?”

“到底读哲学还是文学?”

十月份,

他终于重建心中的“上帝”

爱文艺,也爱哲学

他选择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美学

与樱花同奔赴他的热情与理想

第二次个体世界的上帝之死,

发生于心灵的形而上层面

他再一次陷入惶惑:

“所有的问题都是真问题吗?

所有的探索都是好探索吗?

到底如何走上

通往真理的正确道路?”

这一次,依旧没有现成的答案

如同身在荒原,

很难知道每一次出发是否能找到水

也许,时间与实践会给他答案


05

“春去秋来,朝代如草木”

——《石佛》

石佛


石佛

千年风雨未消歇。磐石如老父

不问正果,只以年月果腹。

春去秋来,朝代如草木。也曾

看过天由蓝转绿,由绿转灰;

看过风吹浪远,云回到原地;

看过国王与叛徒:转眼间

俱成人间的失踪者。

而此刻,往事依然如流。他却

已将悲喜抛在身后。阒然端坐

不发问,不寻找,只微笑。

有时,你向他投以执着的凝望

但视线网住的,只是他周身

一团微薄的空气。

还有时,你在人海中轻轻转身

他的阴影却开始颤动:像卵石

跃入平静湖面,荡起

细细涟漪。



最末是一次“他说”

他说

希望可以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

有所发现和收获

他说

梦想是为部分人文学科

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方法与原创性的思想

他说

“要读柏拉图,

但最终未必要做他的注脚的注脚”

他说

希望可以始终保持读书与思考

坚持思考的结果要既真且善,

真善统一

“真”是知识的基本品格

“善”则意味着要争取,

为社会带来增益

他说

奖学金对他来说

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要求。

他将致力于了解和铭记厦大历史,

传递厦大精神

将人之所历融入厦大文脉的延续中去,

争取做到薪火相传

最后,他说

“‘我爱厦大’对我来说是双向的。

既然我爱厦大,

那么厦大也在无形地要求我——

为之争光,

要把百年历史长河中

闪闪发光的东西捧在手心里,

一直一直传递下去。”

在厦园的春秋,他已经展现了自己

不是顶点,而是起点

他从这片时间出走

又将奔向新的时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