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1-04-11 02:15:30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
一曲颂歌献给党 毓英花开春满园 4月9日下午,全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福州十六中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校党建思政工作特别是思政课建设。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黄坚瑜出席并讲话,市教育局组织与统战处、思想政治工作处负责人部署有关工作。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教卫局分管领导,市属中小学、中职校党组织书记等参加会议。 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会者参观十六中校史馆、学生发展中心、政治生活馆(含立德树人馆、党建生活馆),并为政治生活馆揭牌,集体观摩师生快闪表演、思政微课;第二阶段,举行座谈会,鼓楼区教育局、福清市教育局、福州十六中、福州三中、福州格致中学、闽江学院附中、福州教院附中、福州十一中领导作交流发言,市教育局机关有关处室作工作部署,黄坚瑜讲话。 座谈会速览 (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黄坚瑜讲话) 黄坚瑜说,今天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市学校党建思政工作特别是思政课建设。大家参观了十六中的“三馆一中心”,观摩了思政微课。近年来,十六中党委班子团结一心,积极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思政、文化融合、协调、全面发展,建设了多个场馆,打造了“学习型团队”“班主任节”“流苏文化节”“烟山杯”等党建思政品牌,中考成绩也位居全市前列,工作成效明显,值得充分肯定。 黄坚瑜全面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她说,3月22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先后到南平武夷山、三明沙县、福州等地,深入国家公园、生态茶园、文物保护单位、医院、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考察调研。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福建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所到之处、所谈之事,对于我们都是一堂堂深刻的调查研究课,一堂堂生动的群众路线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福建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对福建发展的殷切期望。特别是3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肯定了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黄坚瑜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四个更大”的重要指示,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福建发展提出的总方向、总目标、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四项任务,我们要悉心感悟、用心思考、专心研究,并扎实抓好落实,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厚爱与期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重要论述,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黄坚瑜指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转化为全方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市的实际行动。要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到“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强化全面领导意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当前特别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推动新思想学习入心入脑,增强干部师生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要统筹抓好组织建设。要用心推动队伍建设。二是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中组发[2016]17号文件精神,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校党组织重要任务。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要突出思政课改革创新。各县区、各学校要针对思政课的重难点问题,下定决心,拿出举措,切实推进思政课一体化。要突出日常德育工作。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守住安定稳定工作底线。要把住政治安全。要抓好机制建设。要强化群策群防。 整体优化全面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王莺(鼓楼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近年来,鼓楼区围绕“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行动部署,成立了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制定并下发《推动鼓楼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实施课程体系拓展工程、教师培优育强工程、课程思政共振工程等八项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福州延安中学教育集团、鼓楼第二中心小学与格致中学等多所市属学校共同成立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鼓楼第五中心小学、斗南小学与闽江学院附中等多所市属院校成立“红色心学堂”联盟体。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幼儿园阶段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和文明风尚教育融入幼儿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小学阶段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并进;中学阶段将每日党史校园广播、红色知识竞赛等作为思政课程的延伸。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和万桂园名师工作室等,开展“生命教育一体化,构建有生命质感的思政”“生命教育‘巧衔接’ 思政育人‘一体化’”等多场教学展示暨教研活动,不同学段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共上思政课,组织骨干教师原创《青少年生命教育简要指南》,有力推动思政课有序衔接和质量提升。同时立足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制定了《关于鼓楼区立德树人专项行动之深化劳动教育的工作方案》,在已出版的有声读本基础上,梳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育人要点,以课题为抓手,逐步形成各阶段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了《鼓楼区教育系统党团队一体化工作五年(2021—2025年)实施方案》。下一步,计划一方面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开展“思政课堂大讲坛”和“课程思政大讲坛”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和各校德育工作者、专(兼)职思政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另一方面与福建工程学院马院、闽江学院等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合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主题宣讲团队及思政精品课、微课,进一步充实思政教师队伍。 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谋求思政课一体化 翁荣忠(福清市教育局副局长) 福清市现有462名思政教师,3位省级骨干,16位福州市级骨干,102位福清市级骨干,2020年以来,组织了21场骨干送教,31节同课异构,2场专题研讨。建立了相对固定的集备和灵活有效的培训机制,2020年,组织两场全市思政教师的全员培训。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与本地公民办学校合作办学的契机,创新思政课程教研方式,提升教研层次和水平。依托滨江小学教育集团、福清一中和福清三中教育集团,以教育集团为单位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以中小学教研片和九大幼儿园片区为框架,组建11个中学德育共同体、31个小学德育共同体、9个幼儿园德育共同体。2020年,依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关小学教育集团、玉屏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打造德育共同体。结合福清市政府东部开发战略部署,提出了福清市“中小学教育教学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联盟探索实践”课题,17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了“东部联盟实验校”,13所中小学成立了西部教育联盟,探索思政课建设一体化。依托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主题展馆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福清天宝陂,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以“奋进三十年、福清新跨越”为主题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鼓励各学校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思政课+互联网,让思政课“活”起来,通过思政课+红色资源,让思政课“红”起来,通过思政课+教法创新,让思政课“火”起来。下步将启动三个方面建设:一是启动思政课一体化交流平台建设。二是启动福清市级思政课研究中心建设。三是启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各中小学、幼儿园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实现各学段思政课的衔接贯通。 趟开“双循环”模式下的思政德育一体化新局 林晓枫(福州三中党委书记) 福州三中教育集团汇聚高初小学段,具备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办好思政课的得天独厚条件。在市教育局指导下,2020年11月21日成立了福州三中教育集团 “思政德育一体化工作室”。依托该工作室,我校构建集团内外“双循环”的思政德育工作一体化模式。内循环,指的是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进阶的有效衔接;外循环,指融合一校三区和成员校之外的思政育人资源。其中,内循环为根本,外循环为支撑,内外“双循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是:以聚焦一体化的核心价值为先导,形成“双循环”合力;以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为重点,增添“双循环”吸引力;以强化一体化的备课研讨为核心,点燃“双循环”动力;以建设一体化的育人队伍为关键,夯实“双循环”保障力;以探索一体化的创新范式为贡献,发挥“双循环”辐射力。福州三中教育集团思政德育一体化工作室将顺势而为,以使命与担当、情怀与智慧交出一份沉甸甸又暖洋洋的三中答卷。 堂堂有思政,思政亮堂堂 周雪英(福州格致中学党委书记) 福州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成立至今半年时间,围绕“课程建设一体化、科研攻关一体化、德育活动一体化、综合评价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5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累计开展了20场次活动,并召开多次共同体工作及远景规划推进会,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共同体作为示范样本,已列入福州市教育强市发展战略规划。今年,共同体拟开展“同讲党史故事 共铸红色基因”“同构课程思政,共育树人新篇”等六项同行共育活动。拟打造“于山片区思政德育大团队”,探索建立大中小幼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层深入、有机衔接的全学段育人模式;拟开展“思政教师大集备大论坛 ,推动学科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拟出台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为福州教育强市、争当高质量发展超越排头兵贡献一份力量,使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实现“堂堂有思政,思政亮堂堂”。 初心勾线扬新帆,匠心施彩育新人 刘祯(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 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党委发挥“全国学雷锋示范点”精神共振效应和家校社网聚合效应,今年3月5日,与闽江学院及三个对口小学联合成立大中小学铸魂育人一体化“红色心学堂”,即“党建初心学堂”“思政塑心学堂”“德育润心学堂”“雷锋正心学堂”“教学匠心学堂”,共同探索大中小学铸魂育人一体化工作项目化、模块化、校本化、课程化、学分化创新实践。红色心学堂正式开课以来,已经开展了一次雷锋实物展览,一场雷锋精神讲座,两次红色研学,一次“百年党史百家说”启幕活动,两堂以“讲雷锋故事、品雷锋语录、悟雷锋精神”为主题的中小雷锋课堂,一次与湖北宜昌的雷锋空中课堂,还特邀闽江学院大四学生丁世淦回到母校,跟师生分享3月25日上午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闽大时,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难忘场景,受到师生普遍好评。下步拟开展“百师百匠晒金课”活动,将五育并举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扬课程育人之新帆,为福州教育强市助力。 初小思政巧衔接,立德树人一体化 翁举闻(福州教院附中党委书记、校长) 小学思政课侧重启蒙性学习,启蒙道德情感;初中侧重体验式学习,打牢思想基础;高中侧重于常识性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大学侧重理论性学习,增强使命担当。我校拟以片区为载体,做好思政初小衔接工作,让小学生认识感受将来就学学校的育人环境、让家长了解认同孩子将来就读学校的育人规划,同时学校将以福建省委党校为依托,在其专业引领下,力图让小学思政课堂有趣有意义,中学思政课有实践有感悟,探索构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经过前期与省委党校以及部分对口小学的座谈交流,大家认为,推进中小学思政衔接工作、中小学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思政教师团队。二是立足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通过精准设计课程内容、分层分类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建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思政工作中小学衔接机制。三是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四是因地制宜开发社会实践类的校本课程。五是劳动教育一体化。 双轮驱动发力,协同培育新人 刘祥宋(福州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 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坚持从两方面入手,双轮驱动,协同育人。一方面,依托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共同体,扎实推进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齐头并进,筑牢思政大课堂。另一方面,我校将联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花园小学、华侨小学和学校所属派出所、社区成立家校社网协同育人共同体,创新思政育人载体,构建思政德育育人新格局。一是拟成立“立德树人”家校社兼合式党支部。探索党建引领家校社网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近邻”党建作用,让片区邻里学校互联互通,相互促进。二是依托家校社网育人共同体,整合家校社网资源,谋求党建引领一体化、育人目标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资源开发一体化、活动开展一体化,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网络为平台,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体制机制,构建共同体内三全育人体系。 凝聚多方合力,构建美好生态 郑其瑞(福州十六中党委书记、校长) 学校正凝聚多方合力,打造“五个共同体”,推动一体化建设,构建相互共融、同生共长、平衡发展的美好教育生态。一是师生互动,构建“成长共同体”。以师生共生共长体验式活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双自主评价”评先评优经验做法刊发于《中国德育》;十六中人的春晚“烟山杯”连续举办28届;“班主任节”感恩教育触发无数学子泪点;“倾心驿里”心健中心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生生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践行“学生成长共同体”管理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从实践来看,由学习型团队搭建起的“学习共同体”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三是家校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每学期举办家长成长营,对培训合格的家长发给结业证书,持证上岗。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校园、推门听课、体验学生生活,举办校长接访、座谈交流等活动,增进共识,消除分歧。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家访活动,活动设领导小组,下辖15个小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任组长,全员参与。四是网络联动,构建“协作共同体”。学校抢占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强化对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仓前派出所与我校联合推出网络直播法治课堂“仓前校卫”,开展法治宣传和防疫宣传。制作并推送系列思政微课,用好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心理教育,线上班会课等,疏导了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五是社校联动,构建“发展共同体”。校党委着力推进“红色领航”工程,打造“亲邻党建”品牌,把“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学校党建,以亲邻党建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通过与仓前派出所、仓山消防队、仓山监狱、仓前街道、麦园社区、航兴社区党组织的结对联建,将邻近的基层党组织整合成紧密型党建共同体,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社区建设、民生改善。下步,将推动 “家校社网”四位一体联动共育项目化、序列化,形成一条稳定、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链条,进而铸魂育人。 揭牌及快闪 微课观摩活动 举行政治生活馆揭牌仪式 观看学生快闪活动 参观十六中毓英馆(校史馆)、学生发展中心、政治生活馆、立德树人馆 观摩思政微课 紧紧围绕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初心和使命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 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晨曦/图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