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罗源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揭牌

2021-03-19 23:03:19 作者: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卧倒!”随着教官一声令下,

4名学生迅速扑倒在地,

动作干净利落、帅得不行!

再看别的方阵,

有受伤包扎、防恐训练,

有军体拳教学、队列行走,

还有非洲鼓演奏、树叶拓染……



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

正在罗源西兰研学小镇中心营地

火热展开,

来自罗源第三中学七年级的

700多名学生

成为营地的第一批“客人”,

在此“安营扎寨”、接受别样军训!





3月18日,西兰乡研学小镇中心营地

及西兰乡各村研学点正式开营授牌。

这是西兰乡推进乡村振兴

“联村组团”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红旗舞、竹竿舞、国学诵读……

一连串别具研学特色的暖场节目,

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01

研学学什么?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会制定不同的研学内容。”研学营地负责人郭而樵说,目前营地共有资深教官20多人;除了学生军训,今后还将向社会各界拓展,开发企业团建、员工培训、民兵集训等研学课题;营地还将沿着“联村组团”的思路,根据各村的研学特色,架起学员和各村研学点的桥梁,使研学内容更丰富、更多元,促进西兰各村协同发展。




都有哪些村加入到“联村组团”的阵营?分别有怎样的研学亮点?西兰乡党委书记杜武义自豪地一一列举:洋坪村有“古色”,古村落文化和国学培训声名在外;磹石村有“红色”,革命故事最适合党建教育;许洋村有“畲风”,可提供畲族特色民俗体验;寿桥村有“粉色”,桃园研学别有趣味;七境堂有“绿色”,千亩七境茶园可研学茶文化。此外,破石村稻渔研学、甘厝村农耕文化研学等众多课堂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资料图


02

为啥搞“研学”?


自教育部提出“将研学实践纳入中小学生课程计划”以来,考虑到本乡研学资源丰富的特点,西兰乡于2019年成立了“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基地”。2021年,西兰乡被列入罗源乡村振兴四大联村组团发展乡镇之一,在政策及资金上都得到有力扶持。





上有各级政策,下有各村产业,岂不是发展“研学”的大好机遇?西兰乡乘势而为,确定以“研学小镇”作为联村组团发展的主题,并将原有的“基地”升级为“营地”。“营地才可满足学员的食宿需求,让人们住下来、学起来、玩开来。我们负责将各村文化串联,打造‘一核引领、多元联动、多村协同、连片繁荣’的研学小镇组团发展,为乡村带来人气。”杜武义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40亩,目前可容纳约900人的食宿,随着分学点的打造,年内将可满足1300人的食宿需求。研学实践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03

研学好在哪儿?


2017年,作为石材重镇的西兰乡从石材产业全面退出,就接连面临店铺关停、人员出走的困境,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道陷入沉寂。如今,随着研学小镇的全力打造,西兰乡的街道又要旺起来了。“不少小超市、小酒楼重新开张,村民也很开心,因为店铺一多,生活更便利了。”杜武义说。


西兰乡磹石村资料图


下一阶段,西兰乡将继续深入挖掘特有文化资源,新增建设甘厝村农耕文化、岭头村稻渔种养以及红色文化、蒋山村生态休闲、七境石谷旅游等研学点,不断强化配套完善研学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主干道、研旅停车场、研学点之间串连步道、路灯夜景、特色文化体验馆和集镇环境整治改造提升等项目,以适应研学小镇组团发展需要。



西兰乡岭头村资料图


“研学小镇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西兰集镇重新繁荣,带动西兰各个旅游点、示范村协同发展,并辐射带动飞竹、霍口、白塔、松山等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杜武义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