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揭牌
2021-03-19 23:03:19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
“卧倒!”随着教官一声令下, 4名学生迅速扑倒在地, 动作干净利落、帅得不行! 再看别的方阵, 有受伤包扎、防恐训练, 有军体拳教学、队列行走, 还有非洲鼓演奏、树叶拓染…… 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 正在罗源西兰研学小镇中心营地 火热展开, 来自罗源第三中学七年级的 700多名学生 成为营地的第一批“客人”, 在此“安营扎寨”、接受别样军训! 3月18日,西兰乡研学小镇中心营地 及西兰乡各村研学点正式开营授牌。 这是西兰乡推进乡村振兴 “联村组团”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红旗舞、竹竿舞、国学诵读…… 一连串别具研学特色的暖场节目, 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01 研学学什么?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会制定不同的研学内容。”研学营地负责人郭而樵说,目前营地共有资深教官20多人;除了学生军训,今后还将向社会各界拓展,开发企业团建、员工培训、民兵集训等研学课题;营地还将沿着“联村组团”的思路,根据各村的研学特色,架起学员和各村研学点的桥梁,使研学内容更丰富、更多元,促进西兰各村协同发展。 都有哪些村加入到“联村组团”的阵营?分别有怎样的研学亮点?西兰乡党委书记杜武义自豪地一一列举:洋坪村有“古色”,古村落文化和国学培训声名在外;磹石村有“红色”,革命故事最适合党建教育;许洋村有“畲风”,可提供畲族特色民俗体验;寿桥村有“粉色”,桃园研学别有趣味;七境堂有“绿色”,千亩七境茶园可研学茶文化。此外,破石村稻渔研学、甘厝村农耕文化研学等众多课堂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资料图 02 为啥搞“研学”? 自教育部提出“将研学实践纳入中小学生课程计划”以来,考虑到本乡研学资源丰富的特点,西兰乡于2019年成立了“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基地”。2021年,西兰乡被列入罗源乡村振兴四大联村组团发展乡镇之一,在政策及资金上都得到有力扶持。 上有各级政策,下有各村产业,岂不是发展“研学”的大好机遇?西兰乡乘势而为,确定以“研学小镇”作为联村组团发展的主题,并将原有的“基地”升级为“营地”。“营地才可满足学员的食宿需求,让人们住下来、学起来、玩开来。我们负责将各村文化串联,打造‘一核引领、多元联动、多村协同、连片繁荣’的研学小镇组团发展,为乡村带来人气。”杜武义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40亩,目前可容纳约900人的食宿,随着分学点的打造,年内将可满足1300人的食宿需求。研学实践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03 研学好在哪儿? 2017年,作为石材重镇的西兰乡从石材产业全面退出,就接连面临店铺关停、人员出走的困境,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道陷入沉寂。如今,随着研学小镇的全力打造,西兰乡的街道又要旺起来了。“不少小超市、小酒楼重新开张,村民也很开心,因为店铺一多,生活更便利了。”杜武义说。 西兰乡磹石村资料图 下一阶段,西兰乡将继续深入挖掘特有文化资源,新增建设甘厝村农耕文化、岭头村稻渔种养以及红色文化、蒋山村生态休闲、七境石谷旅游等研学点,不断强化配套完善研学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主干道、研旅停车场、研学点之间串连步道、路灯夜景、特色文化体验馆和集镇环境整治改造提升等项目,以适应研学小镇组团发展需要。 西兰乡岭头村资料图 “研学小镇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西兰集镇重新繁荣,带动西兰各个旅游点、示范村协同发展,并辐射带动飞竹、霍口、白塔、松山等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杜武义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