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三明:山区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9-12-26 16:06:49 作者:罗小春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大学城频道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12月25日,《福建日报》第四版整版刊发了《三明:山区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文章,介绍了三明市在福建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1月底,福建省教育厅举办全省基础教育重大改革专题研讨班,组织市、县(区)教育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印发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个基础重要文件,交流各地改革经验,确保全省基础教育战线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


近年来,我省先后印发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推进我省基础教育改革落地生效。我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三明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好山好水好风情,数一数二数三明。作为一个山区地级市,三明市是如何运用自身特点,汇聚各方力量,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基础教育发展之路?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从这里出发,去追寻属于我们生命中的北辰,最终将化为星座,燃烧自己,也照亮后人的路……”不久前,福建高考文科第一名詹艺作为新生代表,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9年开学典礼上以《少年未名,雏凤声清》为题致辞,一时引发热议。


今年高考,我省文理科、艺术类省联考3个第一名均花落三明,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分布学校也从市区等3个地方扩大至12个县市区,创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今年全省统一中考,三明市城乡学生成绩差距全省最小;全市基础教育入园率、入学率、巩固率等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


基础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正如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强调的那样:“教育是重大政治、民生、经济问题。”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有限条件下强化“五育”并举,优化教育生态,激发教师动能,扩大优教覆盖,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差距,用发展的方式补齐短板,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三明市实验小学的特色课堂,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受访者供图


补短板 优生态


启动应急项目建设,首创总校制改革,优化教育生态,真抓实干破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原三明纺织厂地块,看到原有的纺织车间已被拆除,工人们正忙着搭工棚、建围墙、测量放样。原来这是在建三明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之一——梅列区沪明小学。三明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负责人余锦明告诉记者,根据规划,该小学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2160个学位,目前项目组已进场,预计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

真抓实干破难题,新建沪明小学,只是三明市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以来,针对市区基础教育学位不足问题,三明市制定出台《三明市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按轻重缓急原则,明确2019—2022年在市区实施教育应急建设项目16个,计划新增学位15075个,进一步满足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目前,三元区新东霞小学等6个项目已动工建设。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补教育短板,不仅仅是加大教育投入,还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生态。三明市教育局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三明这些年教育的发展,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有好的‘大氛围’……另一个是有好的‘小气候’,就是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像抓经济一样用心抓教育,探索形成了一套抓教育的办法和机制,努力打造全省素质教育新高地。”三明市市长余红胜曾如是表示。

宁化县教育局长吴革伟曾说,在宁化当教育局长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领导重视,百姓支持。宁化县委书记余建地曾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对教育,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县长姚文辉说得更直接:“教育是宁化最大的民生工程。”两位党政主官都把教育当作宁化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在打造。

“在我们县,每年教育投入的增长都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占全县民生投入近五分之一。”宁化一中校长吴太明很是自豪地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宁化一中的建设和发展,并为宁化一中设计出相应的政策激励和配套制度。

政策、资金、机制,缺一不可。良好的教育生态,让三明近几年教育更加坚定了争当全省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教育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在这点上我们毫不吝啬。”三明市委市政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三明对教育的投入是35.31亿元,到2018年增加到60.77亿元,年均增长11.47%,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

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明市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2017—2030年)》《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这些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创新改革驱动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瓶颈。”陈兴分析,一是针对“跨片择校热”和小初高衔接不连贯难题,省内首创基础教育总校制改革,推动总校与分校深度融合,全市组建51个总校制学校,带动123所学校,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缓解“跨片择校热”现象;二是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形成“三段一体”抓管理、“重心下移”筑根基的十二年一体教育质量链。

激动能 促成长


优教优酬、多教多酬,“1+4”考评办法……助推教师快速成长。

宽阔的“清北大道”两旁,挂满了考上名牌大学的学子照片及座右铭;今朝折桂,笑傲高考,一副副鞭策学生奋进的对联,映入眼帘。2019年4个、2018年3个、2017年6个……2014年以来,宁化一中共有20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在全省县域中学中居第一。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宁化县委、县政府出台《葛藤人才行动计划》,优先保证教师与公务员同等享受年终绩效奖、文明奖、综治奖等。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和教师晚自习周末辅导补贴,2018年发放552万元;出台“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政策,按10%评选一线优秀教师,给予每月100元至200元不等的津贴;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为一些农村教师和城区单身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让教师安心教学工作……

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全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宁化一中等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助推器”。“我觉得县里的政策太棒了,虽然钱不是很多,但足以体现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让我们干劲十足!”宁化一中高三(6)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曹家鑫对宁化的教师激励政策赞不绝口。

当然,好的激励措施,还离不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宁化一中实施“年段小学校”的管理制度,压扁管理过程,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年段长对接校长,段长挑选副段长和班主任,班主任和年段长共同挑选任课教师。年段教师团队有充分的自主权,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可以双向选择。”吴太明说,“双选”为教师团队的磨合沟通提供了良好范式,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最大激励和极大考验。“每学年的末位淘汰让大家都有不断奔跑的成长动力。”

管中窥豹,以点看面。三明教育,用责任点燃了教师干事业的激情,2016年来,为着力解决教师“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问题,制定了《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和教育质量、培优补差、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4个考评办法,进行差别化激励。“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6条措施‘干货’多、含金量大,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陈兴告诉记者,“市教育局按照‘优教优酬、多教多酬’原则,建立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放宽职称评聘机制等‘组合拳’,促进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特别是‘1+4’考评办法,增加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从2017年开始,三明市的教师工资已经实现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目标。”

三明市从有限的财政经费中外引内联、定制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三明一中等9所市属学校与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名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全市共选派397名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赴厦门对口学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教育行政干部、高中校长、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赴北京教育学院培训。”三明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红梅说,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抓五育 强内涵

三明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专场)现场   受访者供图


强化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

“1、2,3、4……”早上9点10分,全校400名学生,在绿茵足球场上颠球、转球、拨球……走进三明市梅列区洋溪中心小学,随处可以感受到浓烈的足球氛围:标准的五人制足球场、贴满走廊的足球绘画……

“5年前,学校就把足球确定为本校阳光体育的教学内容,并相继创编了第一套和第二套足球操。2016年,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洋溪中心小学校长杨云彬告诉记者,学校开发了适合小学的足球校本教材和足球操,足球单项、团体项目比拼,中高年级五人制足球班级联赛等教材,构成了课程系列。

你还以为校园广播操就是僵硬的八拍,同样的动作?不!早在六七年前,永安一中附属学校校园广播操早已换成新款式——健身气功·八段锦。

永安一中附属学校校长邱长辉介绍,几年来,学校坚持把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课间操项目,目前,该项目作为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十年的培育,梅列区已形成校校有运动品牌,年段有运动特色,班班有运动项目的体育教育格局。”梅列区教育局体卫艺股负责人范金英说,近10年来,全区持续开展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阳光体育,各校课间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创编校内自编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每天“一操一跑”体育教育模式。

今年4月,省教育厅把全省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培训班放在了三明市梅列区。“培训班在三明召开,既是对梅列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整个三明市体育教学成绩的一种肯定。”三明市教育局局长陈兴表示,近年来,三明市重视艺体教育教学改革,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形成“一校一品”,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不久前,三明市还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

三明市教育局副调研员谢群介绍:“不仅在艺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特色,我们还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据了解,近年来,三明市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唱响“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品牌,出版发行大中小学系列《三明红色文化读本》,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乡情感;组织各地各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传统文化”等培育实践,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投资1.5亿元的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创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国家级3个、省级4个。

创特色 提质量


创思教育、美术教学……打造特色项目校,提高教学质量。

走进永安一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参天大树掩映下,身穿校服的学生拿着书本围着石板桌而坐,迎面走来的老师彬彬有礼,行走片刻就会让人沉浸于育人“圣地”之内。

今年全省高考文科总分第一詹艺就出自这里。据詹艺的语文老师李婧介绍,詹艺很有才,曾经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创思英语大赛总决赛百强和全国一等奖。“她的语文成绩很好,对外文也很感兴趣,她希望自己将来能用外语说好中国故事。”

这一远大志向离不开学校创思教育理念的浸润。何为“创思”?“就是创造性思维!”永安一中校长许有涛告诉记者,2000年,永安一中就开始实践“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思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致力于培养创新性研究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永安一中建立了创思教育、科技创新、电脑制作、科学影像、科普动画、人工智能、学科竞赛等七大创思教育体系。

来到三明九中,您会觉得这里更像一所有深厚美术教育积淀的“美术院校”:7500平方米的美术教育中心,设有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陶艺工作室、美术展厅等20间功能教室;360平方米的艺术长廊“尚美园”,展示着师生优秀美术作品。

“陈璇同学今年在全省美术类省统考中以276分夺得美术专业第一名。”三明九中副校长程康彪说,20多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4000多名毕业生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艺术类专业录取。连续十三年,美术类学生专业、文化本科双上线人数以绝对优势列全省高中校第一。

三明九中美术老师池宝玉在给学生点评他们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走进宁化县城东小学,你会看到名人读书故事的“阅读长廊”,书籍类别繁多的清新“书吧”“图书角”,一幅幅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书法展览。在三明宁化,无论你走到小学还是进入中学,你都会感觉犹如走进书法的世界,因为宁化县推广的“书香墨香”教育在各校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三明一中,学科奥赛成效显著,先后诞生2块国际奥赛金牌,9人进入国家奥赛集训队。三明二中物理学奥赛也跻身全省前列……“不能一个要求,一个模子同质化发展。山区教育资源少,底子薄,层次质量差异大,所以希望用政策导向激励每所学校走特色个性化办学路子。”三明市教育局调研员黄茂锋说。2014年开始,三明市教育局就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在艺体、理科、人文、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创建了一批省市级特色项目校。2018年3月,三明市教育局出台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三明是一片富有红色基因的土地,全域12个县(市、区)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着眼于为山区孩子拓展成长成才通道,办人民满意、自豪和体面教育,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财力不宽裕、办学资源相对不足条件下,探索形成了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三明教育未来的发展之路,陈兴表达了信心与决心,“三明将抓住改革发展新机遇,着力打造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三明教育必将做得更好!”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在全省基础教育重大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说,“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看齐、低标准学校向高标准学校靠拢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做加法、扩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补短板、达标准、优结构、提质量的过程。”三明市能够在有限条件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生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差距,用发展的方式补齐短板,既符合国家顶层设计,又契合福建发展要求,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