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大学城频道 > 正文

张家清:主动作为勇担当 助学圆梦育新人

2019-07-04 22:05:09 作者:罗菊熙  江颖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赵海霞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2018年6月,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海峡教育报社共同在《助学专刊》推出“党委书记谈资助”专栏,邀请省内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书记从全局高度解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今年3月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学生资助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强调教育系统要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期推出的是建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清的专访。

主动作为勇担当 助学圆梦育新人

——访建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清

■ 本报记者 罗菊熙 通讯员 江颖

建瓯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文化名城,也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先后获评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2017年以来,建瓯市实行免、减、助、奖、贷、补等形式的多元扶持和资助政策,兑现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702.91万元,惠及约4496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2230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94.29万元,惠及学生2941人次,在南平市均稳居领先位置。

这些成效得益于建瓯市教育系统上下一心的主动作为、担当进取。日前,建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清接受记者专访,从工作创先、机制创新、育人成效等方面介绍了该市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做法。

建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抓好三个阶段

生源地助学贷款多年领先

建瓯市从2010年开始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总结,形成了日趋成熟、合理、科学的贷款办理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助学贷款工作连续几年在南平市领先。据统计,十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103.7458万元,贷款人数6268人。近三年,贷款金额2783.88万元,贷款人数4031人,占十年总量的67.84%。

张家清介绍:“我们学生资助中心团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按照贷款前、贷款中和贷款后划分工作任务,并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相关服务和宣传工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力争实现全面覆盖,不让一个高三毕业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大学梦。”

“务必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高三学子知晓国家助学政策,解除后顾之忧。”张家清介绍,在贷款前,建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预先做好当年助学贷款工作计划,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前业务培训,为高中学校和金融机构提前安排宣传等业务沟通联席会,将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一一分解落实到位。

在贷款工作进行过程中,建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着重做好任务安排、贷款服务和材料审核工作。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事先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和暑期周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贷款受理和办理时段。“每年七八月份正是暑期办理贷款工作高峰时间段,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们最为忙碌。他们放弃午休,加班加点,热情服务,创造条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做好‘一站式’服务工作,不让学生和家长空跑一趟、空等一场。”张家清说。

在贷后管理工作阶段,建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时跟进,建立“一卡一薄一台账”管理责任制。“一卡”即建立建档立卡学生受助登记卡,对学生个人受助信息及时更新,对于未办理贷款的建档立卡户学生,要求学校摸清情况并予以详细登记附上相应的佐证材料;“一簿”即建立“贷款学生通讯簿”,将贷款学生的手机号码、家庭固定电话号码、就读高校联系方式等纳入登记;“一台账”即创建“学生贷款台账”,在助学贷款系统中,导出毕业学生完整的贷款信息,建立台账,动态掌握了解贷款学生的情况。

近年来,由于宣传到位、受理程序便捷、人员安排合理、服务细致耐心,建瓯市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一直平稳有序开展,在数量上连年攀升,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力行三个创新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我们从创新教育扶贫机制、创新保学控辍、创新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力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有学上、上好学。”张家清对记者说。

在教育扶贫机制方面,建瓯市创新“三全三扶一档”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式。“三全”即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管理;“三扶”即扶志工程、扶智工程和扶助工程;“一档”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全市教育精准扶贫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全覆盖。“一档”做到档随人走,实现动态跟踪、信息共享,通过档案能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脉络,有利于每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因材施教,最大程度达成育人目标,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因贫辍学、因贫失学。

如何切实控制学生辍学率,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张家清说,建瓯市制定了“保学控辍”工作制度和措施。首先落实学校控辍保学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实行校长、教师和学生全员全程监控制度、学龄儿童少年入学通知制度、学生升学交接制度、流失生报告制度,把控辍保学和适龄儿童劝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组织教职员工进村入户宣传解读教育扶贫政策,帮助初、高中毕业生提前了解下一学段的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的扶助。

张家清介绍,建瓯市迪口镇中心小学距离建瓯市区70多公里,村民主要以毛竹林为生,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学校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数1827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60人,低保学生7人;附属幼儿园学生数391人,其中建档立卡幼儿6人,低保幼儿2人。学校建立贫困学生受助登记卡(一人一卡),建立健全校内、校外资助制度,做好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党员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经常家访,及时了解贫困学生信息,进行心理上引导,物资上的帮助等;开办红土地少年宫,有围棋、武术、书法、篮球、葫芦丝等兴趣小组,每周一课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设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电脑与摄像头,让学生可以和父母视频聊天,一解思亲之苦。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改善我国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惠民举措。”张家清对记者说,2018年5月,建瓯市教育局联合十个部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把实施这一计划列入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营养改善计划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认真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运作,加强对学校营养餐的监管,切实把营养改善计划这项实事做实、好事办好。

2018年,建瓯市全年核拨营养改善专项补助资金828.24万元,惠及寄宿生1650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寄宿生662人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寄午生329人次,核拨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47.93万元,惠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寄宿生842人次。

拓宽三条渠道

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成效

张家清告诉记者,建瓯市在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暖心提升工程,依托“政策宣传、社会资助、助后教育”三条渠道,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成效,传递资助温度,践行资助教育使命。

多年来,建瓯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和学生诚信、励志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织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家访活动,配合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将资助政策宣传品发放给走访对象,宣讲资助政策,解答有关资助政策的问题,传递国家资助温暖。2017年以来,建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发放资助政策宣传手册、资助政策告知单、一封信等2万多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6场次,实地家访1千多次,实地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百多户。

社会资助的作用不可忽视。2017年以来,建瓯市共接收“郑政谋奖助学金”“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中投江滨广场奖助学金”“工商联光彩助学”等社会资助152.6万元,全市共363位学生得到资助。为了切实发挥社会关爱人士资助资金的育人作用,建瓯市开展了一系列感恩、励志、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培育学生感恩之心,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

建瓯市还积极开展助后教育,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双重功效,实现物资和精神资助的有机结合。建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励志校园·感动福建”等主题宣传活动。各学校开展征文、主题演讲、情景剧活动,组织走访福利院、开展支农支教、走进企业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加强对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为日后升学求职树立信心。

建瓯一中十分重视开展感恩教育,图为该校感恩敬师礼活动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建瓯一中作为百年名校,多年来,通过国家资助、校内奖助与社会资助相结合的全方位举措来开展助学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感恩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讲座、诗文朗诵、辩论赛、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朱子敬师礼、校园卫生清理与绿化维护、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资助宣传工作,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将感恩落到实处,提升自强、自立和回报意识。

张家清在一次下校调研时,听到了建瓯一中2012届校友、现任教师林晶晶感恩励志的故事,为之动容。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林晶晶家庭遭受变故,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动帮助她申请国家助学金、校内资助、社会资助、减免学费,联系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进行“一对一”学习和生活帮扶,动员她参与校园勤工俭学,高考后帮助她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党和政府、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林晶晶顺利渡过难关,考上理想大学,并实现回母校工作的夙愿。

“林晶晶说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国家的帮助和社会的善意,将爱留在教育的路途中,给更多孩子爱和、信心和力量,帮助他们勇敢前行!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受助学生的心声,也让我深感学生资助工作责任之重大,意义之深远。”张家清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